此学习笔记主要摘自齐善鸿的《〈道德经〉可以这样读》黄晓明的《道德经十讲——98天轻松入门》郭永进的《道德经妙解》和韩鹏杰的《道德经 说什么》
《道德经》第一章中,“道可道,非常道”是什么意思呢?
可说之道,是人主观表述出来的,并非客观的道本身。
大道虽然可以用言语表达,但是这还不是那个永恒的道。道是宇宙本体,是演化一切万有的总源头。
有关道的语言、文字、名相都只是对道的抽象叙述。抽象叙述的语言名相不会等同于宇宙恒常存在的道。
大道是无形无像无边无际的,人的主观能力,永远无法把握其全貌,大道又是无处不在的,人无法脱离其决定性的影响,放空自心,真诚谦卑,虚极静笃,顺应自然,方可合于道而自然功成。
哲学家们发现,人类痛苦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都以为自己说得是正确的,是真理,而别人说得总是错误的,或者是不如我们的。智慧的人说别人的道理,愚蠢的人说自己的道理;智慧的人总找自己的错误,愚蠢的人总找别人的错误。
我们常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我们懂的一件事情,理解的一个道理,想把这个道理给别人讲清楚,不是太容易,深入浅出是个学问,但是,即使你认为做到了深入浅出,也不等于别人能够真正理解。生活的阅历、岁月的沉淀、独特的经历、自己的修为不同,理解的程度就不同,最多是差相仿佛。
大道,固然能立言表达,但是那还不是永恒的大“道”。纸上得来终觉浅,即使有所理解也会很浅,与老子感悟到的那个永恒的大“道”必然会有差距,需要身体力行才行。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典故几乎人人都知道,你可能也遭遇过“对牛弹琴”的无奈,因“驴唇不对马嘴”的交流也感到过尴尬,也曾为“你说东他说西,你说狗他说鸡”而摇头叹息。如果是在与亲人尤其是夫妻之间的沟通中遇到这样的情况,那就更让人糟心。这一切都源自于人们像蜗牛一样蜷缩在“小我”的硬壳里,看世界,看众人,可以这样说,“盲人摸象”是我们较为普遍的认知模式。
只说自己的道理,你就是孤家寡人;能够说别人的话,你就是他的知心人。如果专门找对方的正确来对接,你就无往而不胜;如果专门找对方的错误来指责,你就是天下人的公敌。
生活中,有人“暗合道妙”而不自知,走向成功的彼岸。当有人羡慕他的幸运、命好、有福时,是否分析过他“胜出必有长处”的特质和优点,他的善良、好学、善思、勤奋、付出和无私等等是否恰好附合了大“道”。
什么是“厚德载物”?当你有“德”的时候,老天都会帮你,因为你有德行,暗合了天地之道。当你遇到困难问题的时候,总有人会出现,莫名其妙地帮助你,莫名其妙地使事情变得很顺利;别人去办一件事很费劲,你去办理,轻松加愉快,这就是“德”到了,也就得到了,因为德可以孕育万物。
所以,一个人只管做好自己,能做多好就做多好,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德才兼备,其他交给结果。有“德”之人,无心插柳柳成荫;无“德”之人,机关算尽计成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