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以史为筷,可尝真滋味
杜甫发明了“五柳鱼”流芳百世,甚至传播度更盛过笔下诗句;枭雄曹操特别为魏国美食写下《四时食制》;孔子更是对美食有着苛刻要求的人,其提出的“八不食”对刀工、火候、卫生各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除此之外,更有李时珍以食养生、苏轼撰写《炖肉歌》等经典故事。
本书主要对名震全国的粤菜进行科普剖析,对明朝至今的各类美食进行分享,并以时间的中轴线作为全书的脉络,从多方面对鹏城美食进行探究,寻找美食原有味道以外的风味。
【第一部分 美食文化崛起】
第一章 美食文化的诞生:诞于战乱,兴于入侵
1)明朝:诞于战乱的美食文化
鹏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初期用于抵抗倭寇而建,其坐落于深圳东部,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深圳仅仅是新安县里的一个小小村庄。直至1980年8月26日,深圳市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下成了经济特区,小小的村庄仿佛一夜间声名鹊起,成了尽人皆知的国际大都市。为了纪念深圳的崛起,人们以“鹏城”作为深圳的别名,寓意深圳如大鹏展翅般崛起。
近代以来,鹏城饮食成了深圳旅游业的最主要部分,与广府美食、潮汕美食等多地美食被国人统称为“粤菜”,同时也是岭南饮食文化的中流砥柱。
史书记载,鹏城的饮食文化早在西汉时期便已有之。当时广东地区被称为百越,其中鹏城位于百越地区博罗县中,由于在西汉时期鹏城不归中央朝政管辖,因此当地生活水平相对落后,地势多以山林为主,从而导致了当地人温饱不继,不得不以蛇虫河鲜为食。直至如今,鹏城依然秉承着无论飞禽走兽、蛇虫鼠蚁均可食用的习惯。
2)清朝:西方文化下的完美蜕变
3)民国:走出广东的鹏城美食
第二章 深入骨髓的基因
1)先祖流传的饮食价值观
2)脊背朝天均为食
3)宁可吃无肉,不可饭无汤
4)清淡为主的鲜嫩
5)无鸡不成宴
6)海纳百川取百家之长
》第三章 餐桌上的“老规矩”
1)鹏城饮食文化之源
2)祠堂千户宴
3)上菜有先后
4)上菜位置和餐具位置
5)餐具的使用文化
》第四章 远古时代的珍宝
1)元宵节的“禾花糯”
2)清明的“鸡屎藤”
3)五月粽香流连
4)七姐水之妙
5)冬至必备蒸冬角
6)年糕庆年节
7)大鹏将军宴
8)千年美食九大簋(guǐ)
【第二部分 从祖辈到现代】
》第五章 祖辈的茶道
》第十章 那一抹家乡味
1)公明烧鹅
7)佛跳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