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半”文化寻味

“半”文化寻味

作者: 上善若水山西太原 | 来源:发表于2022-06-06 00:00 被阅读0次

“半”字,在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二分之一为一半;不完全;在……中间。然而,翻开典籍,阅读古诗词,浏览名山大川,“半”字却处处透出迷人神韵,深藏智慧,值得回味。

“半是景致半是情。”秦始皇在全国统一后铸币,称为“半两钱”;唐明皇叫荡秋千是“半仙文戏”。古人称见过一面者为“半面之交”;人品高尚者称为“半天朱霞”;年纪较大但尚存风韵的女子是“徐娘半老”;做事不彻底叫“半间不界”;彼此之间不分上下称为“半斤八两”等等。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满则骄。”在我们传统文化中,“半”的学问无处不在,它是绘画中的留白,是半山腰的美景,是“花开半时偏妍”的美丽,是留有适度距离的美感……更被用来勾画最逍遥的人生。

百年苦乐半相参,半中岁月尽幽闲。在杭州灵隐寺中,有一副楹联是这样写的:“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这里的“半”字,可以说用得精妙。人生没有百分之百的圆满,总会留下遗憾,万事只求“半称心”,少一些盲目,多一点清醒,才能更坦然地面对人生。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半”字的逸闻趣事也不少。南朝陈代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是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时天下大乱,战火连绵,国亡无日,恐一旦失散,难再团圆,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卖镜于市以谋晤合。南朝梁元帝徐妃,因色衰而被冷落,为泄私愤,作半面妆戏弄瞎了梁元帝的一只眼,结果落得个悲惨结局。南宋奸相贾似道,玩蟋蟀成癖,不理朝政,还在杭州西湖边专门造了一间名为“半闲堂”的别墅,和妻妾整日在里面玩耍蟋蟀。北京紫禁城里有9999间半的房间,因为只有玉皇大帝才可享用一万间房间,作为人间天子的皇帝不可同玉皇大帝并驾齐驱,故少了半间,以示区别……

“半醒半迷半率直,半痴半醉半天真。”大山名川、亭台楼阁、古刹寺庙,总有无数副楹联,而“半”字也占据不少位置。如上海半淞园的“剪取吴淞半江水,聊寄江南一枝春”;北京颐和园月波楼的“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杨州贺园春雨堂的“万树琪花千圃药,一庄修竹半床书”;苏州拙政园的“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南京莫愁湖的“柳影绿圃三亩宅,藕花红瘦半湖秋”等等,不胜枚举。

“半取半舍半行善,半智半愚半圣贤。”至于古典诗词中,“半”字韵味可谓比比皆是。如黄公度的“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春秋天”;邵雍的“半记不记梦觉后,似愁无愁情倦时”;李白的“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徐渭的“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朱熹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颇为有趣的是唐代诗人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曾引起争议,欧阳修认为没有“夜半钟声”,说张继“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但遭到许多文人和事实驳斥。晚唐诗人任翻,一日游天台中子峰,题诗:“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映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题罢离去,半路寻思,“一江水”不如改作“半江水”,意境更深远广阔,色调可错落有致,等他回头来改时,已被他人把“一”字改为“半”字了,任翻羞愧且钦佩。

“半山半烟看柳,半风半雨催花。半没半浮渔艇,半藏半见人家。”明朝诗人梅鼎祚的《半半诗》说的是一事一物一景一地,半隐半没半朦胧,才美得恰到好处。犹如月下观景,雾中看花,如梦似幻,别有一番神秘与浪漫。全诗虽然仅有四句二十四字,却连用八个“半”字,把一幅半隐半现、烟雨迷蒙的江南水乡春景图描绘得惟妙惟肖。

“半”这个字,含义虽简,但学问不浅,值得人们细细琢磨。

相关文章

  • “半”文化寻味

    “半”字,在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二分之一为一半;不完全;在……中间。然而,翻开典籍,阅读古诗词,浏览名山大川,“半”...

  • 丈量母城 寻味文化(下篇)

    接上篇 从鼎食居吃完羊肉,肚饱脚有力,继续走起! 第四站:民国时代:复旦中学——蒋介石重庆行营 说起复旦,第一印象...

  • 丈量母城 寻味文化(上篇)

    作为重庆的母城,渝中区下半城不仅承载着城市的记忆,更延续着城市的文脉,是巴渝历史文化的根和源,传承了三千年的历史文...

  • 佛山文化探索 | 寻味顺德

    谈到顺德的美食,上次写到了顺德匠心独运的厨师和全民皆厨的文化,以及作为侨乡,海外顺德人在味蕾上的乡愁记忆。请点击《...

  • 林语堂推崇至极的《半半歌》,藏着中国人希求的全部人生

    清代学者李密庵《半半歌》造句新奇,句句含“半”,其中的哲理人寻味。林语堂先生对此诗更是推崇至极,在其《中庸的哲学:...

  • 趣谈地名“耙张”

    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有的村镇、有的山脉、有的小桥和河流,甚至于有的字都有历史,都有着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文化历史流...

  • 《文化苦旅》道士塔下的悲哀

    《文化苦旅》这个书名很耐人寻味,文化是一次辛苦甚至艰苦的旅程,它是历史的积淀,这种积淀是命途多舛的,如凤凰...

  • 寻味:深圳美食文化荟萃/2018.11

    【序】以史为筷,可尝真滋味 杜甫发明了“五柳鱼”流芳百世,甚至传播度更盛过笔下诗句;枭雄曹操特别为魏国美食写下《四...

  • 浅谈半坎文化

    浅谈半坎文化 摘要:本文对明末至清中叶出现在贵州习水县吼滩至半坎错过的地域性文化——“半坎文化”进行简单的概述,阐...

  • 绿灯思维

    企业文化100篇—第七十篇 在基层检查工作的过程中,包括在以前的多次文化测评中,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在交流的时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半”文化寻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bir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