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生都在理解那些伟大的诗,解读不在百度上,而是在我们自己的灵魂深处。
声音总是诠释性的,与普通话的标准无关,与理解者朗读者的生命理解和表现感染有关。
陌生人不可能是从来没有关系,在心里都没留下过痕迹的芸芸众生,它总意味着关系改变的结果:由原本陌生,通过交流,而相互熟悉,由原本熟悉,甚至热恋,因为对幸福的理解不再相同,渐渐成为熟悉的陌生人。
诗人写诗的时候,心中有个明确的,有名有姓的陌生人。
我们可以代入我们自己的陌生人,聆听诗歌时,可以理解为诗歌中的诗人,潜在的一切已经陌生,正通向陌生的人。
陌生人们的幸福,就是尘世宣言着的幸福。
尘世的幸福,是外在规定标准的幸福,生命需要扭曲了自己去迎合标准。
能适应标准的,会觉得这真的就是幸福,不能适应标准的,会觉得自己被异化,被压抑,不自由。
现在盛行的民宿,潜存着人们瓦尔登湖式的安慰和梦想,同样被客人们的虚荣扭曲着,成为深山里、大海边另一种炫耀财富和身份的庸俗。
谁有资格和能力,把自己的声音告诉每一个人?不是皇帝不是权威,而是诗人,是写下来“床前明月光”的诗人;是写下了“感时花溅泪”的诗人,是写下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人。
幸福的闪电不仅仅来得快,去得也快,还意味着它突然划破存在,照亮了原本在黑暗中、痛苦中的诗人。
因为自由漂泊,简朴起居的幸福,背后还有诗人此刻并未意识到的更沉重的债务:诗人的幸福只能以无尽的痛苦为食,以漫长的痛苦为代价,获得刹那的片刻觉悟。然后再度沉入了无边无际的,黑沉沉的孤独和痛苦。
只有窥见过黑暗的灵魂,才能够感受到每一层光与每一缕温暖的意义。
只有经历过内心的寒冷,才能够把幸福的来临,当成是闪电击中了自己。
不善良的诗人才想着为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条街,重新起一个温暖的名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