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海淀的故事 轮胎的故事 爆胎 系列
海淀的故事(四十九)海淀路-后马路

海淀的故事(四十九)海淀路-后马路

作者: 海淀老头儿 | 来源:发表于2023-02-23 06:54 被阅读0次

    海淀的故事(四十九)海淀路-后马路  

    小留流第159篇

       之前,我们由黄庄沿着海淀路走到了中关村丁字路口,尔后聊过了一零一中学和中关村二小,现在我们还是回到中关村丁字口从新起跑。

       海淀路到了中关村这个路口开始折而向西,也就是说从北京大学和海淀镇之间穿过去,一直通到万泉河边我捞小鱼儿的地方,这一段儿仍叫海淀路。即便到了现如今这段儿路还在,名字还是海淀路。

       来,我们从中关村丁字口走起:

       这是九十年代中关村丁字口儿,从这向西就是我们刚说的那段海淀路。嘿,在这儿居然又见到了这位帅哥儿,他还在过马路。

       九十年代海淀路两侧已经多了很多的建筑,一边儿是红色家属楼,另一边盖了北大资源楼,瞧见没有,白楼顶的广告“北大资源集团”。

       这回呀,我们回到六七十年代,看一看这段儿海淀路的周边:

       七十年代海淀路航拍图,您还别说,这段儿海淀路真清楚,瞧,中关村那个丁字路口儿向西,一直到我捞小鱼儿的位置。由于这段海淀路在海淀小镇的北面,南为前北为后,所以大家官称“后马路”。

       瞧,此时的后马路两侧全是高大的白杨树,斜斜的树影儿洒在路上。图的上部,那一排排的楼房和五四运动场为北京大学校园。下面密密麻麻的小房子则是海淀小镇。我们刚才就在二小那个路口儿,此时这里还有冰窖和32路小修点儿,对面儿那大院子是北大汽车队,院里还有个加油站,后来也对外营业,我在那还加过油呢。

       大家看到了,这时马路两侧很是空旷,只有前方老远才有两栋家属楼,那也算得上镇上最早的家属楼了,大概是六十年代末期所建。

       唉,您猜怎么着?就在一栋红楼的对面是大家十分熟悉的北京大学南校门。

       我的老天,十分熟悉的北京大学南校门,古老的风格,就连门外那辆上海牌儿小轿车的岁数也不小了。想来大家对这儿一定是熟的不能再熟了,假如您想去五四运动场,进这大门儿立马右转拐进老房子和院墙之间的小胡同,再过一片小树林儿就到了那个特大个的操场。

       说到北京大学这块土地,自古便被皇亲国戚所相中,这里留下了太多文人墨客的足迹,即便眼膜前儿这百十年来,依旧从这里相继走出了数以万计才华横溢、真才实学的才子和佳人儿。要聊这个地方,我们得抽个整功夫,好好聊聊发生在这块儿土地上的故事。

       咱们还是继续看看后马路吧,您发现没有,校门西侧不远是我们曾经聊过的“娘娘庙”,这是镇上特有名儿的庙,曾经一直香火很旺,也许是繁衍的原因,不是说嘛:植物生存的意义是繁衍,动物生存的意义也是繁衍,就连新冠病毒的生存也是繁衍,何况人乎!

       再说小镇的人们更不例外,你说谁家不惦记着多子多福啊!唉,娘娘庙便成了人们祈福和精神寄托的重要场所。娘娘庙大门朝南,门前一条大道直通镇上,不信您看图,校园内的娘娘庙是不正对着娘娘庙胡同,想来,这胡同一定是人们祈福的专用通到,哈哈哈。

       说到娘娘庙胡同,我们之前聊过这儿,也从那里走出来过,在这儿就不多说了,咱们还是沿着后马路继续往西走。图上可以看出,七十年代后马路车子真少,马路显得倍儿宽,两侧尤其开阔,你看靠北大那一侧,马路到院墙相距好远,之间种满了白杨树。六十年代我跑这儿的时候,杨树林很是安静,老半天见不着一个人影儿,可后来就开始热闹。

     
       嘿嘿,您猜怎么着?没过多久这片杨树林儿开始热闹喽,变成了战斗小组的集结地,你来我走的就像游击战。不过校门儿太远,出来进去忒不方便,这能难得住谁呀!随着轰隆隆的巨响,虎皮墙上扒了几个豁子,这就方便多了,包抄、侦查,顺便募集砖头瓦块儿什么的,瞧瞧,这片杨树林曾经还有这么一景儿呢。

       热闹的年代,奇葩的故事一个跟一个,结果有人看“白颐路”的名字不顺眼了: 什么白颐路啊,没瞧连颐和园都变成人民公园了,你这白颐路也得改改。当然也不能继续叫海淀路、后马路什么的,太土气、太跟不上时代,一定得改,干脆叫wg路吧!

       您瞧瞧,感情这后马路和杨树林居然还整出这么多的热闹来。转眼七十年代了,我再到这儿的时候,开始砍树了,到处堆着建筑材料,什么杉篙、盘条、脚手板,沙子、水泥石头块儿,这里又变成了热闹的工地。

       时间就是快,咱们一转眼,这是九十年代的一个早晨,杨树林早已变成了一拉溜儿的店铺,就连路边的杨树,也换成了国槐树。

       瞧见没有,即便九十年代的后马路依然显得很宽绰,路上最多的还是自行车,瞧那玩命蹬车的哥们,还弄了个三轮车队,真潇洒,真有创意。不过可以看出,这是一幅多么悠闲的画面啊,显得特祥和和宁静。

       来,说点热闹的,也就在前边不远,北大有个小南门儿,走瞧瞧去。

      小南门儿到了,我们刚才看过了北大的南大门,而这儿还有个小南门儿。或许北大校园太大了,在这儿又弄了个小南门儿。

       说这里热闹还有一个原因,瞧门内那一排排的学生宿舍楼,您想吧,能住进这里的一定是马中赤兔,人中龙凤,不过也得吃喝拉撒睡,也得走社会,买个牙膏,置个毛巾,添个脸盆儿都走这小南门儿。

      
       说到吃,更了不得了,就在小南门外的马路斜对面儿,有座著名的赤兔马草料场,哈哈,玩笑了,就是食堂啊“长征食堂”,北大学子号称“北大第七食堂”。

       说两句“长征食堂”,您听这名字,就知道一定诞生在那火热的年代,不过时光一直在流转,随着岁月的衍变,人们觉得长征食堂这名字不怎么高大上了,遂改为“长征饭庄”,唉,据说这是当年长征饭庄的样子。

       时代的脚步越来越快,到了九十年代人们一琢磨,不行长征饭庄还是不够高大上,一定来个顶到天儿的名字,咣即下子“一洞天”来了,这还没完,再配个老字号“全聚德”,唉,这不就高大全了嘛。当年跑这儿吃烤鸭的朋友们一定对这图很熟悉。

       不过您还别说,不管是长征食堂还是长征饭庄,乃至一洞天,这里的饭菜包括服务质量始终都是杠杠的,甚至环境卫生也是出了名儿的好,在当时有很前卫的透明消毒间,热气腾腾的大蒸锅,大铁笼子码满了蒸煮过的碗筷和碟子,让人看着心里就舒坦,更甭说端上来的饭菜,那叫一个香。这儿的菜肴丰富,味道上乘,就连包子,油饼,豆腐脑,甚至蒸制的馒头都特别的香。

       话说在长征食堂上班的一般都是镇上的老邻居,比如当时一特有名的大厨师就住在我们前官园,还有一位白案美女大厨师,家住大河庄。您猜怎么着?现如今住在我家楼上。

       那时甭说手机微信,能打电话的手机还都是稀罕物儿,做广告靠的就是门口立一大牌子,牛一点的店铺可以到海淀广播站做广告,因为那时满大街电杆子上都有大喇叭。嘿,您还别说,不但播放过我老爸的唱段儿,更多的是吃食广告,其中有一句我记的真真儿的。。“乌鱼蛋汤”。。。

       因为我的小店儿就在海淀大街上,能随时聆听大喇叭的广告,也许是街上过于嘈杂,也许播音员的走小舌儿,这句“乌鱼蛋痛”一直让我云里雾里弄不明白?直到后来才知道这是一道来自长征食堂的特色菜,哈哈哈。

    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前两天家住黄庄的一位老邻居,闲聊时又提到了长征食堂,当年他的最爱“辣子肉丁”,我们聊的时候还在不停的咂摸着嘴回味呢,他说:回忆起来,唉吆,太香了,记忆太深刻了,几十年来,一直在找这道菜的味道,也不知怎地就是找不到。

       他接着说:前些日子去了一家大饭店,刻意找到大厨师要定这道菜,你想啊,这道菜,早已是挑水的回头“过井了”(过景儿了)。嘿,没想到,人家大厨师居然应承了这道菜,接下来使出了浑身解数来制作,更是挑选上乘的里脊肉,嘁哩喀喳还真快,不一会儿辣子肉丁端上来了。

       您猜怎么着?这位仁兄说了:我伸筷子一尝,接着就把筷子放下了。本来站边上的大厨师伸着脑袋等好评呢,结果。。。结果还是没找到当年辣子肉丁的味道。

       说到长征食堂为什么号称北大第七食堂,自然这也是六十年代的事情,当时北大有六个学生食堂,而地处小南门外的长征食堂,做的饭菜色香味更是出奇的棒,在这吃一顿不但可以打牙祭,搭上女服务员贼漂亮,跑这儿用餐简直是一种享受,让你忽然感到人生如此的有意义,哈哈哈。所以学生们对长征食堂给予了崇高的评价,爱称“北大第七食堂”

       虽然北大第七食堂在学生心中的位置很高,但毕竟囊中存米清可数,想要迈进这门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倘若真能到这饕餮一回,的确是一件十分幸福和令人难忘的事儿。

       得嘞,别老说吃了,哈喇子都出来了,说说北大学生从哪进海淀小镇吧,唉,您猜怎么着?出小南门儿,几乎正对着一条胡同,曰:军机处胡同,唉---

                                               2019年3月8日

                                             2023年2月24日星期五  海淀老头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海淀的故事(四十九)海淀路-后马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tyz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