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贡想把每月初一告祭祖庙的羊废去不用。孔子说:“赐呀!你爱惜那只羊,我则爱惜那种礼。”
“朔”,左边是逆,右边是月,逆月,迎接新月,就是每个月的初一,古时把每个月的初一称为朔。
古代的天子每年秋冬之际把第二年的朔政颁发给诸侯,叫“告朔”。诸侯在每月朔日(阴历初一)行告庙听政之礼,向天地祖宗,禀告所作所为,所以告朔这件事也很郑重。从前告朔时一定要杀羊。到春秋末期,社会风气已开始衰败,这些礼仪的精神,也慢慢跟着衰落变化了。鲁国自文公起不再亲自到祖庙告祭,而有时还是会供一只羊应付一下,羊存则表示告庙之礼还没有完全泯灭。所以子贡当时准备去掉告朔时候用的饩(xì)羊,孔子说:“你的主张也对,为了经济上的节省而不用羊也好,为了表示诚恳而不必用羊也好,不过我不主张去掉,不是为了这只羊要不要省,而是因为它代表了一种精神。固然不用象征性的东西,只要内心诚恳就可以,但现在的人,真正诚恳的心意发不起来了,就必须要一件象征性的东西才能维系得住,所以你子贡爱这只羊,而我更重视这礼仪和它的精神内涵。”
“告朔”,“告”,告庙,祭告祖庙,每月初一在祖庙祭告。依周礼,每年岁末,周天子要向诸侯颁布明年的历书,包括有没有闰月,每月初一是哪一天,这叫颁告朔。诸侯接回这一历书,供在祖庙,每月初一的时候,便杀一只活羊,祭于庙,这是告朔的仪式,也是向国内人民宣布,今天是初一。“饩羊”,“饩”,就是指祭祀用的活牲畜。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58919/96a17d0e0c73de2b.jpg)
行完告朔之礼,国君回到朝廷,朝会听政,开月例会,叫听朔,或视朔。到孔子的时候,鲁君已经懒得去祭庙告朔了,月例会也不开了。但鲁国祖庙里每月初一照样杀一只羊。子贡觉得仪式也没了,朝会也不开了,白白可惜一只羊,就想不杀羊了。
孔子反对,说:“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子路啊!你可惜那只羊,我可惜那礼呀!礼虽然废了,朝会也废了,但若这羊还在,则精神符号还在。或许下一任新君继位,励精图治,他若问每月为什么要杀一只羊啊,还能引出这礼来,恢复告朔,恢复朝会听政。若你因为国君懈怠,你把这羊也省了,这老礼儿,这规矩,就彻底失传了。
本质没了,我们仍然要尊重那形式。形式不是虚壳,要留着。有那形式在,还有机会恢复本质。若形式也没了,这文化遗产就失传了。多少礼崩乐坏,都是有鲁君在先,还有子贡在后。若子贡能坚持那礼,就有机会传承。
今天学习了本质没了,我们是否需要尊重那形式。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