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读《小团圆》,朋友问我一个问题令我陷入沉思——一直不太理解,张爱玲为啥为胡兰成这样一个男人低到尘埃?
张爱玲在赠给胡兰成的小照背面写了几句后来流传很广的话: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高贵如她,为何低到尘埃?——读张爱玲《小团圆》
有一个细节是,他走后一烟灰盘的烟蒂,她都拣了起来,收在一只旧信封里。她也从来不会掩饰自己的心迹,下次他来,她还故意显得不经意得拿给他看。胡兰成是什么人,瞬间就明白自己在对方心中的份量了。
如果说,在张爱玲与胡兰成的交往中,最初是胡兰成主动,从这个细节起,二人的位置就发生转换了,而且还不在同一个高度。他也从此不再天天登门,而是变成隔三差五了,因为她已在他的掌控之中。
而收集烟头才只是开始,面对用情不专的胡兰成,她就连质问他都要小心翼翼,都要微笑道:
“你刚才说一个人能不能同时爱两个人,我好像忽然天黑了下来。”
张爱玲为什么要把自己放得那么低?这也是令我费解的一个问题。
所以看完《小团圆》之后,我又找来了胡兰成的《今生今世》,以及张爱玲以去浙江乡下找胡兰成的途中见闻为素材写成的《异乡记》,还有她的散文集《流言》。感觉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张和胡两方面入手。
张爱玲虽然出身显贵,但一直都缺爱,先是缺母爱,缺父爱,长大成人后又很少感受到来自异性的爱,她在这方面也缺乏足够的自信。当然,这和母亲的打击教育有关——“我看你也不是十分丑怪……”,这是母亲对她说话的方式。
而胡兰成是早就拿捏准了她。他说过不止一次:“我看你很难。”意思是说她很难找到喜欢她的人。
另外,要知道胡兰成不是一般的男人。
首先是有才。他被称为民国才子之一,他能模仿鲁迅的文笔,自己到武汉办报时,能同时用十多个笔名写文章。作为刚刚引起文坛注意的张爱玲,肯定也主要爱慕他的才华。在这方面,他俩是互为偶像。
其次,与缺少恋爱经验的张爱玲相比,胡兰成阅女无数,极懂女人。遗憾的是,他从来没有打心里尊重过女人。只要他想,几乎就没有不得手的,在《今生今世》里,光是被他以老婆相称的就有八位,张爱玲是排在第四位,“结婚”两个字轻易就能从他嘴里说出来。可以说,他是个名符其实的大“渣男”,甚至称他是“渣男”的祖师爷也不为过。
再有,胡兰成的情商极高。在因汉奸身份逃亡的时期,本应深入简出,隐姓埋名,他都能利用各种机会、人物,精心营造新的身份和社会关系,最终他也确实得以逃脱,先是到香港,后又辗转到日本。
这样的人,让“像学生一样”(胡兰成语)的张爱玲一下子陷入情网是不难理解的。
而张爱玲让人尊敬的地方在于,爱,就爱了。
她最讨厌有目的的恋爱。但是当她看清胡兰成本性难改,虽然心里难过至极,也并没有立刻分手。因为胡正处于危险中,可见她不是落井下石的人。而且她一直在经济上援助他,直到胡的状况稍好,相对安全时,才手起刀落般干脆利落的分手,可见她并不是优柔寡断的人。分手的同时,她还奉上一笔重金,是自己两个剧本的稿费。
张爱玲的分手信写得何等洒脱: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彼时惟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信里说的小吉,是小劫的隐语(《今生今世》中胡兰成语)。
在与胡兰成的交往中,她低到尘埃是因为爱。
当爱没了,她留下的就是那漂亮的一转身,绝不委屈求全,哪怕再痛。
这次,她没有让胡兰成猜中结果。一定程度上,胡兰成是因为不相信她会真的能够下决心离开他,才会有恃无恐的。
其实,她并不是一直低低的。最后的时候,那个世人眼中高贵的爱玲又回来了。或许这也是她比较满意自己的地方。
最后,她还是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这不是普通女子能做到的。让我们忍不住想为她击掌叫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