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大脑是个性器官

大脑是个性器官

作者: 芊妈育儿 | 来源:发表于2019-07-08 09:26 被阅读260次

    01

    自我女儿出生以来,我一直为她的粘人而苦恼,已经整整三年半了。

    她从小不仅需要大人的全程陪伴,而且必须是全身心的陪伴。
    当别的妈妈可以一边带孩子一边做饭做家务的时候,我却可能连一顿早餐也不能专心完成。

    她很少能独自玩耍。
    即便拿到新的玩具,玩一会儿,很快就要找妈妈。
    在她身上,不仅很难看到探索的精神,专注力看起来也堪忧的。
    虽然我家从来从她出生开始,连电视都没有开过。

    一直以来,我都心有质疑,难道真的是我教养方式存在问题吗?

    别人可能也对我同样的看法。
    很多人会认为是我过于“精细”的带样(在我看来是关注孩子的需求),导致了孩子对妈妈的需求如此之高。
    这成为了我的压力。

    我看了很多的育儿书,都没有找到明确的答案。
    有教父母要让孩子从对“人”的关注,转向对“物”的关注的;也有教育父母,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的……

    这些统统都在暗示我,我对女儿的养育方式,似乎是存在问题的。
    这让我在面对女儿的“粘人”行为时,深感困扰。
    虽然我很少明确拒绝她,但内心一直是否定的状态,无法真正接纳她的行为。

    幸好读到了这本《脑内乾坤》

    “女性在语言能力上比男性强,女性的大脑组织方式使她可以接受较广范围的感觉信息,把相关的信息组合在一起,把重点放在人际关系上,强化沟通。

    “男孩很自然的去探索那些可以使他们空间能力变得更好的经验,女孩很自然就去探索那些可以强化他们人际关系的经验。”

    “男孩想玩玩东西,女孩想跟人玩;男孩想要有成就,想去统御别人,女孩想办法去成全别人,这并不是女性受压迫的结果,而是大多数人对争第一并没有什么兴趣。”

    “男性喜欢操弄物体、思考理论、抢夺权力;女性比较关心人们、道德操守和人际关系。’”

    类似的论述在书中不断出现,这让我意识到,我可能错怪了我的女儿,也可能苛责了自己。

    我的孩子,是个女孩,她拥有非常典型的女性大脑。

    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强,喜欢说话,触觉敏感,喜欢毛绒玩具,关注人胜于关注物,她对乐高提不起兴趣,数学更是一塌糊涂,但她有很强的共情能力,情绪的观察力和表现力都异常敏感……

    所以,结论就是,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她需要的是人际互动,需要更多的沟通和陪伴,“粘人”正是她的大脑设置的偏好。

    这个发现,让我彻底释怀。
    那些一秒钟都不要分开的呼唤;
    那些冷冰冰的物体,永远也没有妈妈的怀抱更有吸引力;
    对陌生人异乎寻常的警觉……
    不是因为被妈妈带大,也不是因为妈妈的“宠爱”,所以她才这样,而是她的大脑结构在出生时就已经设定了这样的程序。

    02

    那么,这是不是就是在受精卵基因编码时就已经存在了呢?

    “研究者可以注射男性荷尔蒙到怀孕的母猴身上,在大脑形态形成的时候,去重新改变猴子的行为。
    这会使母猴显示出公猴的行为,在怀孕的不同时期注射荷尔蒙,所出生的母猴会有不同的公猴行为形态出现。
    研究者可以使这只母猴爬上同龄的其他小猴身上,而不会爬到妈妈的背上;研究者也可以使这只母猴在游戏时比较粗野,但是不会爬到同伎的背上去。”

    这样的研究意在说明什么呢?

    “男性的行为并不是一个很戏剧化的有或者没有的事情,它是渐进的,不同时期的荷尔蒙改变不同大脑区位的神经网络,会一点点改变外在的行为模式。”

    这里暗含了三层含义:
    第一:男女性别看似性器官的差异,实际却是由大脑决定的。
    第二:决定大脑性别的关键要素,不是基因,而是荷尔蒙。

    “荷尔蒙是心灵的化学药品,它作用在大脑上,告诉大脑改变我们的身体。”

    第三:在极端女性化和极端男性化之间,由于荷尔蒙的浓度、产生的时间等差别,会出现男人女性化,女人男性化等,不同程度的性别差异。

    所以,前面我在描述我女儿的时候,相信有读者会立马反驳:我女儿怎么不“粘人”呢?谁谁谁家的儿子,怎么数学和空间能力就很差呢?

    科学研究,更多是统计学意义的呈现,个体差异是必然存在的。
    但认识到荷尔蒙对大脑的关键作用,认识到大脑才是性别行为的总枢纽,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

    03

    从性别差异层面看待孩子的行为,我们会有更多的接纳。

    很多男孩子的多动、精力旺盛、具有破坏性和攻击性,并非他们故意为之,而是大脑设定了他的行为。
    他们需要的不是被否定和制止,而是需要适合他们释放多余能量的安全空间。

    “男孩和女孩最显著的不同就在男孩的攻击上,这个攻击性是由生物机制所决定的,而不是社会因素所造成的。”

    我们也会对自己更多的理解。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羞于承认一个事实:我喜欢当妈妈,这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
    为什么会羞于承认?
    因为,在以男性为主流的价值评判里,这很没“出息”。

    喜欢跟孩子打交道,幼稚而可笑,不能创造任何经济意义上的“价值”。
    很多全职妈妈在被问及为何全职的时候,会花很大力气解释,自己其实是不得已才全职的,能够坦诚自己更喜欢跟孩子打交道的,是真的勇士。

    实际上,从性别层面来看,照顾孩子,本来就是很多女人喜欢并擅长的事情。

    “女性对婴儿的依附是天生的,女人是天然的母亲,生物上的遗传使她们拥有作为一个母亲所需的配备。”

    不是乐于做妈妈没有“出息”,而是认为“妈妈没有出息”的价值体系有问题。

    同样,我们还会更理解另一半。

    在PET课堂上,夫妻之间的沟通不畅,成了课堂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部分。
    很多女人最爱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明明我已经那么难受了,他为什么还无知无觉,甚至认为我小题大做?

    如果,我们意识到,男人的大脑对情绪情感的敏感度远低于女人,我们就会明白,他不是故意的,而是真的没有感觉。
    如果可以量化,可能,男人对女人的爱,真的不如女人对男人的爱。

    “男人要性,女人要关系;男人要肉体;女人要爱;男人要的玩具和汽化器,女人要的则是沟通和陪伴。”

    “一位美国人类学家说,男性和女性在长期关系上的需求根本不一样,这使得双方都得特意、用心去适应并配合对方的需求,这段关系才能经营下去。”

    婚姻之所以需要经营,就在于我们彼此之间巨大的差异。

    我们也更容易明白一些社会现象。

    为什么男人对权力斗争乐此不疲?
    为什么女强人都有很强的男性特征,比如攻击性和控制欲?
    为什么在权力领域,男人多于女人?
    ……
    文化制约以及教养方式固然是影响因素之一,但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当我们重新看待社会制度、文化要求时,我们也将有些不一样的认识。
    就像在“男女平等”口号下的平等的教育,真的带来的是平等吗?

    正如书中所言:“教育简直就是专门对付男孩的阴谋诡计!”
    用教育水果的方法,教育苹果和香蕉,恐怕对双方都是最大的不公平。
    我们在讨论孩子的个性化教育时,可能放在首位的应该是性别差异。

    04

    差异不是敌对,却总是导致战争。
    排除异己,是人类的本能反应。
    就像在家庭中,男人喜欢清静,女人喜欢亲密,硝烟无时无刻不因差异而起。

    然而,没有差异的世界是无法想象的,那将是一片死寂。
    差异是多元,差异是丰富,差异是碰撞,世界因为差异而美丽。
    因为差异,我们才能克服“自我中心”的认知缺陷,看到事物更多的面向。

    有人会问:既然大脑在出生之前,已经设定了性别的行为方式,那我们就该接受这样一颗男/女性的大脑,听之任之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作者不是宿命论者,我也不是。

    “当一切偏见都消除干净后,或许我们可以期许男性和女性能更真诚的面对自己的感觉,更快乐地做自己。”

    “我们希望不要再喊口号,因为口号不能改变事实,我们也希望不要再继续追求假平等,我们应该去享受天生的自我,期待男女关系的自然成长,并庆祝两性的差异。”

    我知道,几年后,我女儿很可能就会在一张数学试卷面前手足无措。
    那时候,我将深深的体谅她的挫败,也并不会因为教不会女儿学数学而自责。

    我会一如既往的和她一起,寻找符合大脑结构的方式,去面对这个已然如此的世界。

    做天生的自我,也希望你和我一样。

    脑内乾坤.jp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脑是个性器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udn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