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长久地泡在一件事情里的话,那么,做其他零散的小事的时候,头脑也会一直沉浸在里边。然后在某一个瞬间,灵感乍现。一束光照进来,经由大脑来至全身。你周身沐浴在智慧的暖阳下,此时此刻的你会觉得:活着真好,就连痛苦、煎熬都是好的东西。
那一天,我除了睡觉,其他大部分的整块时间都在思考我的《伯牙鼓琴》教学设计。这就使得我的大脑在其他零碎时间,也会进入自动化备课状态。比如刷牙的时候,我灵感乍现。
那天刷牙的时候,我想到:这段时间里的我不断地磨课、试教。一遍,两遍,三遍,四遍……这个过程就像是在修改一篇文章。刚写出来的初稿,就是我们所上的第一次课,甚至可以说是草稿。经过反思与修改后的第二次课,绝对会有进步,所以这个时候的我们就进步了。然后我们继续第三次、第四次……经过不断思考,不断改进后的文章,就像经过打磨的珍珠,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我悟出一个道理:好东西都是不断修改出来的。这个不仅适用于写一篇文章,同时也适用于上一堂课。这也能够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万事遵循从量变到质变的原理。一定数量的累积,终会导致质量的升华,于是,脱胎换骨,破茧成蝶。
逐字逐句设计教案的过程这个就是我几年前心里一直想要追求的那一种顿悟境界。那个时候的我,每日看夕阳,向往一场浪漫的爱情,工作不够上进,不够负责任。那个时候,顿悟境界可遇而不可求。
现在,我明白了——一瞬间的顿悟,需要前期大量的积累沉淀。就像种子在黑暗里悄悄把根往地底蔓延。积累的过程,充满了艰辛、痛苦、煎熬。因为在打磨的过程中,我们身上很多很多闲散自由的棱角会被磨得很软很圆。有时候要与内心的懒惰作斗争:“起床吧,即使现在才凌晨五点,即使冬天的早晨再冷。”有时候感到无比劳累,很想像其他人一样安逸地刷一刷剧,但我用力甩一甩头,甩掉片刻的委屈感。有时候会感到无法呼吸,无路可逃。可正是这种压迫感,最终会让自己成长起来,会加速成长的步伐。人活着,不就是为了穷尽极限,挖掘出自己的最大潜能吗?
我之前实在是太骄傲太幼稚了,看到王师的课后,以为获得一等奖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这段时间,我自己亲身去尝试,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她凭借外力获得更多的资源,她是天之骄子。如果只靠自己去摸索,自己去悟,这个过程肯定是更艰难的,肯定是荆棘丛生的。但从本质上来说,后者的境界会更高一些,得来的也会更深刻。因为别人告诉你的东西,他是别人悟出来的宝贝。你不能指望别人去给你生产你怀孕的孩子,你必须在阵痛中自己去生产出来。生产思想也是一回事。
我期待 我等待—
某一个瞬间
忽然之间 豁然开朗,
忽然之间 柳暗花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