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相遇都是一场躲不开的缘分,如同我和骨笛。
偶然的机缘,我跟随朋友一起拜访了一位大师——年青有为的八零后。
中央电视台的《国家宝藏》节目播出后,我是一集不落的看完了,特别喜欢。也正是通过这档节目,我才有了与骨笛的第一次邂逅。

如今,亲眼所见、亲手触摸着骨笛,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与激动。
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距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之一。
贾湖骨笛是用鹤类尺骨管制成,磨制非常精细。呈现在我眼前的是用鹰骨和雕骨制成的,共同之处就是:所用材料都是珍禽的尺骨。
考古发现骨笛的笛孔有2、5、6、7、8之别,大多为7孔,大师这儿的只有5、6、7孔三种,已是很难得了。最早的骨笛是横吹的,后来才有竖吹的,这种竖吹骨笛,也是后世竖笛或洞箫类之乐器的祖型。
《国家宝藏》节目中,专家用贾湖骨笛吹奏了一曲五声阶的《小白菜》,远古的乐器吹奏出现代的乐曲,仿佛千年的音符再回人间,飘荡在耳边,带来无尽的遐想……
八千年前的人们创造出了骨笛,吹奏出有节奏的音符,以此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神灵的尊敬,而今的我们不也正是通过音乐来表达心中的万般情意吗!
都说“风月无古今”,其实,音乐亦然。

大师擅吹奏箫与笛,也擅做骨笛。比如,这次给我们展示的就是他自己亲手制作的。所用的鹰骨和雕骨皆是从遥远而神秘的藏区搜寻所获,且都有着近百年的历史,其中几根已经玉化了,实属罕见。
这些尺骨最初是被藏民们用来制成烟斗的,从外观上来看,制作的水准也大不相同。
有的只是用皮质稍加捆扎,比较粗糙;有的却是用铜,或是牛角来封固,比较精细牢靠,而且美观。烟嘴也是有差别的,大烟嘴适合抽烟碎,小烟嘴则适合抽烟丝,门道还真不少。


然后,再从这些烟嘴里挑出来几根,取其尺骨,用于制作骨笛。制作过程很不易。首先,一根尺骨的粗细、长短适合做成几孔的;然后,每个孔之间的距离,直径的大小,甚至尺骨内壁的光滑程度,都是难以把握和调整的。
初步制成的骨笛还有一项最重要的步骤——校音。
大师取下他脖子上的挂件给我们看,乍看之下,知道这肯定是一件老物,但却不知其所以然。
原来,这是一根用鹤骨制成的校音,据说是清朝时期的。乳白色的骨管上浅浅的雕刻着各种纹饰,有水波,有荷花,还有一些看不明白的东西。
我只能惊叹,古人对音乐的追求创造了太多的奇迹!


试想一下,几千年前的人类,使用工具那么简陋,他们是用了怎样的智慧才制作出来的,早已不为人知了,如今带给我们的只有惊叹!

我把它们一根一根的拿在手中掂量,细细地一看再看,爱不释手。
大师随意的拿起一根,放在嘴边,一首动听悠扬的旋律缓缓响起,令人沉醉、忘我……
直到离开,我都忘了问这首曲子的名字,有机会还是要问到才好。

两壶茶的时间一晃而过,兴奋伴随着喜悦和满足。
品茶、观笛、听曲、聊天,不亦乐乎,快哉快哉!
遗憾的是,大师收藏的珍品级别的宝贝没有看到,但是,不可贪心,有此一遭,幸矣,足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