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辞职(42)带着感恩前行
马可
1
在广东学习的时间只有五天。
五天当中叫成长,五天之后才是真正的感动。
感动于泊明老师的细心与无微不至的关注。
她是一个“小”女人。她个子不高,笑容满面,每次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如风摆柳,风姿绰约得如同婷婷袅娜的莲。
课讲完了,学生们返程了。马可还有另外两名书院的义工留了下来。
泊明老师讲了五天的课,没有休息一分钟,便开始在空空的教室当中,给马可等三人讲授讲课的技巧。
马可是带着任务来的。在这里的《职业宝典》,是五天四夜的课程,但是回到F城,马可必须将课改成三天三夜。这是一种缩短,照着样子去学,应该如何入手?
这,对于马可,还有另外两名前来学习的同事,都是一种考验。
没有足够的练习,未来只能茫然。
那时心中充满未知,不懂如何变通,只想着泊明老师快把所有核心的东西都统统讲出来。
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想问题,站在问题表面去思考问题。这种短视,马可当时觉得叫目标感,觉得那是一种应该,也是一种学习的正向愿望。
但是,后来马可才知道,他忽略了一件事,这件事蛮重要的。
2
当马可后来成为一名讲师的时候,才知道讲一天课是怎样一种状态。
那种状态用一个词来形容叫做耗气。
你觉得说话只是最简单的事,但是你坚持一小时不停止试试,坚持一天,你再试试。
要知道,泊明老师一住不住,连续讲了五天了。
对于听五天课都很累的马可来说,他忘记了自己的累,可是因为这份忘,却忽略了老师的累。
难道不能等一等,让老师哪怕休息一个小时也好。喝口水,润润嗓,把精神休整一下?
不能等,马可只知道自己的任务,却不知道完成他人的任务,不是别人必不可推的任务。
想想,马可那时候真的是自私透了。
事后的反思,无法改变当时的处境。
当时,在如诗如画的广东,马可扮演着一个没心没肺没有顾及老师的索取者角色。
当八十多人的教室一下子空空荡荡。
当所有的桌子全部摆正,放齐。曾经在这里学习了五天的空间突然异常的陌生。
那么大,那么空,马可觉得这是另外的一个所在。
让他能够把心收住的,是泊明老师的细心。
她先根据马可三人的要求,分PPT。
把五天的内容分成三天。
不仅如何,还把三天的内容细化到上午和下午。
再把上午和下午的课件具体到每一节课上。
有时候,泊明老师觉得逻辑上有一些问题,再打乱重新调整。
广东的书院在一个疗养度假区中,植物和环境那是一流的。
但是相较于这里的环境,泊明老师地那种细心,那种美,远超这里的环境不知多少倍呢。
她认真地讲,马可等人默默地听。
她讲完之后,突然转向马可。之后说,好,到这里我的任务就完成了。看你们了。
她说了一声看你们,我们以为是让我们回去讲呢。
谁知泊明老师又加了一句,你们每人讲一段,我听听看你们的状态对不对。
现学现卖?而且当着老师的面去班门弄斧?
马可突然心跳加速。
另外两名同事也有些局促不安。
但马可知道,他们已经没有退路。这一关,必须过。
3
第一个试讲的是马可。没得挑,只能硬着头皮上。
你知道的,当你坐在老师刚刚坐过的地方开讲的时候,你心里是怎样的忐忑。
更要死的是,给你上了五天课的老师,就坐在你的正前方,在她的旁边,是你的同事。
这几乎是当场献丑的节奏。
但是心中是带着使命来的,所以也就不能再提什么要求。
给自己鼓了口气,马可开始在讲台上讲。
同样的PPT,在泊明老师的手里,那么听话,但是换了主人,这些PPT已经开始不那么好使。
从上一张到下一张,两张PPT之间怎么过渡,怎样去做有效的连接,这都是马可需要做,但都没有做好的。
讲了大约十五分钟,马可自己都不知道说了些什么,然后就逃一样地离开了讲台。
泊明老师站起来,给马可点赞,说马可讲得还不错,而且在讲的时候,加入了许多名著当中的例子,这是很鲜活的材料。
得到老师的几句夸奖,马可像是跑完1500米,在终点收到了观众的一阵喝彩。
4
在工作与快乐之间,存在着一种和谐,把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生活的艺术就在其中了。
马可想,自己后来工作中的快乐,就是源于泊明老师那次悉心的教导。
时间很紧,第二天凌晨四点就要出发,赶往广州白云机场。
在白云还远远看不到的时候,乘着黎明的黑暗出发,起那么个大早,人是很不适应的。还好,有美食。
起床后,泊明老师说,饭已经准备好了。简单吃点吧。
一到餐厅,满满一桌, 小菜、点心还有米粥,样样俱全。马可他们四点起床,泊明老师书院的人是几点起来的呢。马可一边吃一边想。
泊明老师看出了马可三人的疑问,笑着笑,你们安心吃,今天给你们做饭的,可是我们的法格老师。
说完,泊明老师指着旁边一位笑靥如花的女子说。
不说倒好,泊明老师一提到她,她低下头笑了。笑得没有声音,那种无声的,带一点羞的微笑,定格在了马可的脑中。马可想,如果有机会,同这样的高人一起做一次义工就好了。
马可暗暗下了一个决心。一定要回到自己精神与身体同时受益的地方做一次义工。
无论多远,这一趟路不能省;无论多忙,这一点的愿望不能变。
定了,马可想。一年之内,我定再来。
在所吃的早餐中,有一种饼。
酥酥的,中间夹了一层脆脆的料,一咬上去,有一种微响,微响过后满口中留香。
时间紧,没有来得及问法格老师,这到底是什么,马可只是记得那种味道。
那种味道中,有一群人的付出,有泊明老师的用心,还有传统文化人的大爱与诚敬。
匆匆吃完,匆匆而去。
车子飞速地开,天在慢慢地亮。
高速边上榕树的影子也越来越清晰。那一个天亮,也是马可心中的一次天亮。
工作与快乐地和谐,就像黎明与清晨地对接,他是一个没有明显分别,但是彼此却互为一体的过程。
寻找吧。
在忙碌中找到工作的意义,在意义中定义自我的价值,在价值中实现自己的人生。
马可一边走一边想。
马可想的,是在这里的收获,也是日后他一直在讲授的一门课的精髓。
5
马可带着《职业宝典》回来了。
一行三人,在F城一下飞机。马可就晕了,自如院长在,还领着书院常驻豆豆老师。
不像是接家人,倒像是迎贵宾。
马可有些手足无措。顿时不知道该怎么说话,只是一个劲儿地说,这怎么好意思,这怎么好意思。
“别不好意思了。”自如院长说,“先上车。”
回到熟悉的F城,才真正感觉到了家。
在这里呆了近二十年,一切的生活,都依着这座城市开始轮转;
在这里呆了近二十年,一切的动作和话语,都适于了这里的节奏。
在车上,自如院长问:“怎么样,学成归来了吧?”
马可说:“嗯,收获挺大,泊明老师手把手地交,PPT都给分好了。”
“那就趁热打铁,快点练习一下吧。”
“我们是需要好好消化消化。”
“不是好好消化,而是进入实战。”自如院长说,“前期你们没有经验,可以三个人一块开课。之后,再走向独立讲授。”
马可一听说三个人讲课,一人讲一天,心里松了一口气。
但是再听到自如院长的话,马可那颗悬着的心又提起来了。
“你们回去后,好好准备一下,下一次开课,6天之后。”
6天!不会吧。
6天前我们从F城出发,去学习《职业宝典》。6天之后,我们回到F城,回到书院,就要开始讲课?
这哪里是学习,这分明就是把一些河蟹倒到阳澄湖里过了过水的“洗澡蟹”啊。
马可不知道那些普通的河蟹在阳澄湖里泡澡泡多长时间就当作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卖的。但是马可知道,他们的时间掐头去尾,只有五天的时间了。
五天,从一位学生变成一名老师。速度有些快,但是结果没商量。在书院干活,不能说不行,只能说试试。
有试试的勇气,就能有收获的可能。不行动,永远等于零。
6
就在马可三人乘车回书院的途中,一条《职业宝典》的开课信息已经发布出去。
而在6天之后的晚上七点。马可生命中第一次登上讲台,开始讲课。
那种战战兢兢,那种如履薄冰,那种紧急,马可至今记得。
所有的第一次都是难忘的,马可忘不了第一次接受泊明老师那么用心的帮助;
所有的第一次都是难忘的,马可忘不了第一次登台讲了一天课后的口干舌燥;
所有的第一次都是难忘的,马可忘不了经过了这次突击式的训练那种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奇迹;
所有的第一次都是难忘的,马可忘不了自己在传统文化道路上的成长与磨炼。
所有的第一次都是难忘的,马可知道,从站上讲台的那一刻起,他这一生,与一项事业有缘。
缘很深,相续不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