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前,玉河京地区发生了一场叛乱。
叛军把驻守玉京城的官员全部杀害,将头颅挂在了城墙四周。
当时,中央气数已尽,根本顾及不了这里,叛军便长时间地在这里为非作歹。
叛军的首领叫耶厉石枯,为了讨得美人心欢,便在玉京城外建了一条绵延数里的廊桥,廊桥伴着玉河,占尽人间风景。
好景不长,后来,耶厉石枯被部下反叛,死于乱军之中。反叛者掳走美人,回到了他们的老巢。
玉河京地区遭受这么多年的掠夺,人口下降,物产凋敝,和原来的盛景不可同日而语。
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的人出生、死亡。
后来的人们陆续为守城而死的官员修建了庙宇,英魂终于有了归处,玉河京的处境才好起来。
年年风调雨顺,岁岁庄稼大丰收。迁居来此的外乡人不断增多,出生的后代也越来越俊美。
当年占尽山河风景的玉京廊桥早已不在,只剩下依傍玉河的一条石子路。
乡绅们提议在玉河旁加一道栏杆,方便这里散心的人,由玉京贸易商会出资。这事本来可以不问乡亲们的,因为不向他们收取一分钱,但是乡绅们还是问了。
乡亲们没有反对的,有人提议在路旁种一些玉绦树,大家纷纷响应。
于是,没多久,栏杆修起来了,玉绦树也栽起来了。
当年的那群人老去的时候,玉绦树长的把天都遮住了,抬头仰望,就像一道绿色的廊桥,漫步而行,粗大的树干就像在原始森林,玉河水雾气缭绕,哪里像什么人间。
每当秋日,天高气爽,云淡风轻。
廊桥上总有来来往往的人,有散步的,有坐下看风景的,有遛狗的,还有放孩子的,有意气风发的年轻,更有看遍风云的老人。
往日这片土地上痛苦的历史和如今的人们没有许些关系,大多数人们已经不知道英魂庙里供奉的是谁,更不知道如今面目全非的廊桥是什么来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