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那村,那人(4):黄葛树

那村,那人(4):黄葛树

作者: 四月野 | 来源:发表于2019-06-14 14:03 被阅读0次

      山口有颗黄葛树,何人种植,何时种植,无人知晓。

      树,约十几米高,粗得需几个成人才能合抱过来。树干交错蜿蜒,或横伸,或斜出,树根凹凸不平,扎根于泥土,却又悬根露爪。这样的黄葛树,在中国,比比皆是。其中,重庆尤为著名。如綦江,有规模巨大的古黄葛树群;梁平,有一楼生根,三楼长出的奇特老黄葛树;铜梁,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情人黄葛树。与之相比,家乡的这颗黄葛树,实在是太普通。

      可,这颗树,是父辈,祖父辈,甚至是高祖辈,高高祖辈,成长的记忆。母亲便常跟我提起她小时候在黄葛树玩耍的情景。那个年代的孩子,都是爬树的高手。或两手抓着树干,双脚呈青蛙腿般夹紧,弓着腰,手向上的同时脚往上蹬;或踩着同伴的肩膀,够着结实的枝桠拉动身体。树下有个洞,黑暗而又幽深,像妖怪张开的大嘴。胆小的在洞口匆匆一瞥,毛骨耸然,立马退却。稍微胆子大点的则把头探进洞里,大喊一声,以示壮胆,硬着头皮进去晃一圈,出来,便成为了这群孩子的老大。母亲每每提及此,我彷佛,便看见阳光倾泻在树叶上,透过缝隙,照在一群高高坐在树枝上,仰起稚嫩脸庞,晃动着光脚丫子的少年。

      谭元春曾写过一首《瓶梅》 :“决胜山中树,游人或未知”,歌颂的是梅物为世用。这颗树,便是如此。她没有被围栏圈养,空成为观赏景观。她的根、叶均可入药。那时,我常见村民来砍黄葛树的根须,每一刀砍下去,伤口便分泌出白色的黏糊糊液体,人们用她来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一道道的伤口,满目疮痍。她,却从未哭泣。

      这颗树,还是村民心中的神树。树上,是扎满祈福的许愿条,树下,是香烛燃烧完后的灰烬。家中小侄子年幼多病,祖辈便是寄希望于这颗树保佑,绕行三圈,抹红,取名“根勋”。老一辈的人总说,上了年头的树木是有灵性的。可我总好奇,真的这么灵验?村中那么多老树,独此一颗?独此树种?欲缠着大人,一探究竟,却无人能讲清。这么多年的困扰,直至今日,我才知晓。原来她与佛经中神圣的菩提树都属乔木,一个落叶,一个常绿,所以只能在寺庙、公共场合才能种植。释迦摩尼菩提树下顿悟成佛,庇护众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她,也便成了村民心中的菩提树。

      可是,现在的他们,却任由垃圾堆满她脚下,散发出阵阵恶臭;任由各种藤蔓缠绕着她身体,使她不得自由。他们早已忘记儿时与她玩闹嘻戏,在她的荫蔽下,纳凉躲雨,祈福治病。终有一天,这里会被现代化取代。那时的他们,连自己都顾不上,满脑子的拆迁,分房赔款,谁还会管她,是被移植到他乡,还是被劈成柴火?

相关文章

  • 那村,那人(4):黄葛树

    山口有颗黄葛树,何人种植,何时种植,无人知晓。 树,约十几米高,粗得需几个成人才能合抱过来。树干交错...

  • 那溪,那村,那人4

    过年的时间很短,初七前大家忙着走亲访友,初一游玩以后,我去上畈村就少。初八以后,季恩庭忙着赶筛网交货,我到了晚上才...

  • 那村,那人

    十余载光阴,倏忽而过。 从八岁那年离开故乡至今,已有十四年之久。故乡的人和事已淡出我生命多年。而那些模糊的记忆却...

  • 那村,那人

    不喜欢回忆前尘往事,大概是因为我并没有完全接纳过去的自己,也因为往事并不美好。 从小在外公家长大。 那...

  • 那村·那人

    我们村有户姓万的人家,很是有意思,村里办红白喜事,好像从来不随礼,自成一家。挺纳闷的,也真是的,自家儿子娶媳妇儿还...

  • 那村,那人

    午夜的山村总是静悄悄的,出了门一片漆黑。远处的群山如巨大的黑幕一般笼罩着这个只有二十来户人家的小寨。近处的山...

  • 那村那人

    (一) 村子不大,西南角有几户,大多大门朝北,除了明家,堂屋坐北,大门朝南。门是粗木条钉成,甚至不用敞开,透过...

  • 那村,那人,那些事(4)

    有人喝汤总烫伤嘴唇吗?我经常犯这样幼稚的毛病。 慢慢喝,别烫着,这样慢条斯理优雅喝汤动作我好像很难做到。 喝汤烫伤...

  • 那村·那人·那狗

    一·那村 也许,是真的已经长大的缘故。 阔别三年,当我重又回到这个陌生又熟悉的村庄时,过往的影像竟都像褪了色的胶卷...

  • 那村那人那狗

    九月未央,回了躺老家…这里的气息如故。这里的人情如故。天上飘着些小雨,不仅感伤,我们长大了走出了这个村子,发现自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村,那人(4):黄葛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uhy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