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博弈论中有这么几个概念:
1、 正和游戏,指的是博弈中,双方均有获益但无损伤,简单的说是“利人不损己”;
2、 零和游戏,指的是博弈中,数量总数恒定,一方获利则其他方必有损失,简单的说是“损人利己”;
3、 负和游戏,指的是博弈中,就算一方胜利也是付出极大代价的惨胜,并没有赢家,简单的说是“损人不利己”。
②
近日,网上出现一段视频。内容是父亲教育儿子的片段。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儿子应该在上初高中。因为儿子上课玩手机被抓,父亲为此欲惩戒儿子。
惩戒方式是用藤条抽打,看到这里我打了个冷颤,它让我回忆起了小时候被家法支配的恐惧。
视频是从中途开始录像的,因此父子双方在此之前的沟通我们无从知晓。但父亲很果断,思路也很清晰。针对儿子的此次事件作出了以下“裁决”:
1. 我教过你这件事了,但你没有做对;
2. 你没有做对,责任在爸爸,因为子不教父之过;
3. 既然责任在爸爸,那么这一次爸爸代你受罚。
话音落下后,就见父亲已脱下衬衫只剩背心,跪在了沙发边上。
另一边,可以看出儿子的姿态改变。他的站姿从初始的拄着藤条,上身后靠,脑袋后仰,感觉的到他有些随意,甚至是无所谓。
但随着父亲跪倒,命令他开始抽打时,儿子的形态开始收拢了。与此同时,父亲嘴里崩出的一声声“打!”,喊地斩钉截铁,丝毫没有余地。
儿子终于扛不住压力开始哭泣。
父亲眼见儿子没有动作,直接拿过藤条,开始反手抽打自己的脊背。一边抽打一边重复喊着“我的错!”、“我的错!”。
抽打持续了半分多钟,接近40下,到最后几下能看到藤条的碎片溅出。
而此时儿子已经泣不成声。
视频最后,父亲再次声明,子不教父之过。这一次爸爸代你受过,但下次再犯,那么所有棍子都将落到儿子身上。
视频到此戛然而止。
②
整一段视频看完,各种回忆、想法纷至沓来,不一而足。
首先,容易被视频观感所掩盖的,是家里仍然保留着家法。
犹记得小时候,我家的家法不是藤条或木棍,而是老式扫帚下面的枝条。这个家法因其“伤皮不伤肉”、“虽痛不伤筋”而在母亲们中口口相传。
第一次被执行家法是小学两年级,在母亲的单位里。整一层办事窗口,我起码绕着外墙跑了3圈,可惜仍没跑赢我妈。
哦,被打的原因是因为我迷上《蜡笔小新》漫画忘记写作业了……
时至今日“家法”这种封建社会遗留的糟粕早不应该存在,且极易联想到家暴。然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论调依然有极大的受众群体。
不过今天倒不是来普及家法的。只是视频里的藤条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出现,为的仅是惩罚“带手机上课”的错误。尽管从藤条代表的“暴力”出现,到后来“代儿受过”的反转,积极地调动着观众的激动情绪。但冷静想想,用此手段是否过激应该要打个问号的。
③
不可否认的是,这位父亲确实陷入了教育的僵局。
恰巧最近跟一位父亲朋友聊过天,在谈起孩子的时候除了喜悦和欣慰外,还有一脸的无可奈何。
朋友的儿子上的是私立初中,当初为了入学废了老鼻子劲,连父母都要参与考试的那种。成绩在段里也算中上,但就是时高时低的。
成绩不太稳定就是因为孩子的兴趣爱好太广泛。朋友也挺后悔,他当初就是抱着培养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为目的,引导孩子涉足了许多兴趣爱好。结果这孩子时而写写书法,时而弹弹吉他,时而看看金庸,时而搭搭模型,通常这种状态一上来,成绩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
怎么办?朋友也很无奈。本身就是知识分子,脑子里从没过体罚、家法的选项。为了教育孩子买的书在书架上有一层,看过的论文也不少,偶尔逛逛知乎,去过豆瓣的“父母皆祸害”小组。
看过这么多道理,却始终跟孩子无法达成共识。各种沟通方式均告失败,孩子从一开始的公然反抗发展到后来的阳奉阴违,朋友的火气也逐渐上升。现在俩父子基本上形成了“权威管控”和“非暴力不合作”的局面,斗智斗勇的情节经过我脑补后简直精彩纷呈。
④
父母与子女的对峙其实并不局限于少年或青年时期,而是贯穿于一辈子之中。在此过程中,除非有一方心甘情愿地妥协、服从,否则我相信,任何一方都是难受的。
微博上曾经火过一个热评,围绕着“教孩子写作业被气的肝疼”的话题,群众纷纷表示感同身受。
我也从侧面有所体会。每每到晚上8点,小区里就会想起一个女人的嘶吼“老师有没有教过!”、“我都讲这么明白了为什么你还不懂!”。如果听的时候不注意内容,还真容易误会成俩夫妻吵架。
一方面父母气急攻心,另一方面孩子抵触无比,两方都持续消耗着心力。用“负和游戏”来总结貌似恰当无比。
在这儿想介绍孔子的一句话:
小仗则受,大仗则走
孔老夫子的这句话透着一股子狡黠和俏皮,好像我爷爷在眨着眼睛对我说“乖孙啊,你要懂的看脸色啊。要是你爹手上啥都没拿,想要揍你的话,你就老老实实站着。要是你爹手上拿着皮带啊、妥协啊,你就跑快点,别给抓住咯。”
其实到如今接近而立,回头想想受过的“家法”,倒也没有让我产生纠缠一辈子的心理阴影。身边有部分朋友也曾表态,要感谢当初父母给的那几下巴掌/狠揍,不然可能就没有今天的生活了。
也许确如一句话说的,一边是第一次做父母,一边是第一次做孩子。互相体谅,求同存异为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