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三代同堂过元宵,是怎样相处的?
贾母最疼爱、经常长谈阔论的宝玉,现在只敢简单应话;活泼好动的史湘云也沉默了;更不用说本来就不爱嘈杂的黛玉、还有一向谨言慎行的宝钗。
贾母知道都是因为贾政在,所以等他吃喝了一会儿,就要他先回去休息。一个长辈活得这么扫人兴,在我看来也挺可惜的。
不过这次贾政令我刮目相看。
他知道到贾母的意思,居然还“撒娇”,说:我知道元宵佳节,您设宴席猜灯谜,所以也准备了些礼物来参与,您这么疼孙子孙女,怎么不疼一疼儿子我?”
真心换真心。
贾母笑着说:“你在这里,他们都不敢说笑,我反而闷了。你要猜谜,我便说一个你猜,猜不着是要罚的。”
贾政忙笑说:“自然要罚。若猜着了,也是要领赏的。”
贾母说:“这个自然。”就念:“猴子身轻站树梢。”
贾政知道是荔枝,却故意乱猜别的,被罚了许多东西,然后才猜着,得贾母的东西。
接着也出一个给贾母:“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
说完悄悄把答案告诉宝玉,宝玉意会,悄悄告诉贾母,贾母想想也对,就说“是砚台”。贾政笑着说:“到底是老太太,一猜就是。”便命人送上礼物,贾母很开心,命人帮老爷斟酒。
贾母还让贾政看年轻人准备的谜,猜来听。
这些看起来是简单的日常,还有些贾政的客套,不过我感觉成年人跟老人家这样相处,也挺有温情的。
对于晚辈贾政可就不客气,马上猜中。不过越猜越觉得不妙。贾府四位小姐想的是什么呀。炮竹,一响而散;算盘,打动乱如麻;风筝,飘飘浮荡;佛前海灯,清净孤独。
贾政越想越闷,但在贾母面前不敢表现出来。勉强再看下去,有首薛宝钗的诗,结尾是“风雨阴晴任变迁”,他觉得小小年纪,写这样的诗不吉祥,这些人都不是“永久福寿之辈”,贾政更烦闷、悲伤了。
贾母见他没了刚才的精神,而是垂着头,以为他累了,加上还是怕他在场其他人不能高兴玩,就让他先回去休息了。
贾母则继续和年轻人沉浸在繁华、热闹、喜庆中。
我联想到自己初中时代,有一年爸爸去接奶奶来吃年夜饭,妈妈准备食物,我们几个小孩表演节目给奶奶看,最后送上自制的贺卡。放到奶奶手里前,还应爸爸指示,念出贺卡上写给奶奶的话。
奶奶笑得很开心,一向威严陌生的她变亲了。更让我难忘的是爸爸的笑容,估计他很为这些孩子骄傲吧,也开心可以这么尽孝心。
跟贾政不同,在我们三代人中,爸爸是桥梁。
不过不知道当时上有老下有小的爸爸,会不会也像贾政,忧心着什么。
我自己结了婚,还没有小孩。希望有小孩后,三代人都轻轻松松,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