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莱娱亲”之我见

作者: 萧萧芦荻 | 来源:发表于2021-04-30 11:05 被阅读0次

(图片来自百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鲁迅先生在他的《二十四孝图》中对于春秋时期的老莱子“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蹄,已娱父母。”的行为持否定态度,特别是他认为老莱子为父母取水上堂摔倒在地本来是无意之举,却有人杜撰成是有意为之,目的就是为了逗父母开心,认为那是“拿肉麻当笑料”。如果这是村头的张二毛或是邻村的李大胆发表的言论,我就可以毫不迟疑的把他怼回去,并外加一通揶揄嘲讽;怎奈这是鲁迅先生发表的高论啊,我即便有自己的想法,也要把此种想法在脑子里转上个好几圈;有时候我的内心面对着像擎天柱那么高大结实的鲁迅先生,就不免对自己说:“算了,叠叠收起来吧,人家可是鲁迅啊!”可我就是想讲:老莱子有意跌倒或无意跌倒都不重要!

老莱子给父母取水回来时,有意或者无意间跌倒在地,他于是干脆就赖在地上不起来,一边还捎腿打滚,并且发出婴儿的哭声。于是就有人把这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一幕滑稽的场景小心翼翼的记录下来,配上图以后成为一本宣扬孝道的图画书的廿四分之一。

像鸬鹚吞鱼那样不喜欢动脑筋的人看了过后就想,这老莱子真会讨父母开心,他真孝顺;爱动脑筋琢磨事的人就在想,这老莱子是不是为了博得孝顺的好名声在演戏啊!

前者的想法不值一论,后者的想法也是错误的,原因很简单,在生平不详的老莱子的那个时代,儒家的理论还没有诞生,更不要提有人为了趋附这一套理论而去来一番表演了。另一方面读者朋友们可以不用心想一想,什么样的家庭,为了真孝道或是为了假做戏就能做到像老莱子那样的表现,而又有哪家父母看到儿子的那样的表现而不觉的吃惊与尴尬呢?

这样推想开去就会得到如下的结论:这老莱子可不是头一回有这样的滑稽表现了——我这样说的意思并不包括他老人家大约在六七十年前并非表演性质的真实的著五彩衣,真实的拿着“摇咕咚”,然后在取水途中摔了一跤,并且发出真实的婴儿的啼哭——这些统统不算在内的。

我说的不是第一次,指的是他起码六十岁(古代人六十岁就已经很老了)时才发现这样做真的给枯燥乏味的生活平添了诸多的乐趣,最主要的是,他的九十多岁高龄的父母双亲也为了他的滑稽的作为鼓掌叫好外加笑得前仰后合。如果是在白天他的滑稽表现也自然要被左邻右舍和乡里乡亲观赏品评一番。他的年迈的双亲在本来就不直壮的腰乐得更加弯曲的同时,总不忘记用得意的目光扫视一圈左邻右舍乡里乡亲;本来这些左邻右舍乡亲里有相当一部分人他们是看着就来气的,有的是一直就看着来气的,有的是起先看着还可以,日子久了就越看越来气的,也有的是原来看着来气,后来渐渐就顺眼了的;但是现在他们环视四周的目光里,除了有九分得意外,还有一分无言的期盼,期盼大伙儿和他们一样,能在那一刻领略到由他们的儿子,七十岁的老莱子一手拿着水瓮,一手拿着摇咕咚,仆倒在地后捎腿打滚做婴儿啼哭所感染,也能笑得眼角飘出泪花。

于是那些被看着来气和被看着顺眼的左邻右舍和乡里乡亲们都没有辜负他们的期盼,他们大伙儿用那个时代才可能见到的纯真与灿烂的还略带着原始况味的笑容回馈了这一家三口。然而,也不知出于爱还是出于恨,大伙儿竟然把这个事情说出去了。于是在一个被后世称为“百家争鸣”的时代,当思想大爆炸的硝烟散去以后,“十家九流”们开始上天入地地为各自的理论寻找事实根据之时,儒家的某个弟子从当年那些看客们后代的口中得知了这件事,这便有了后来的被画成图画的“老莱娱亲”了。

在“老莱娱亲”的带图画的故事中,咱们大伙儿想当然地认为,老莱子是表演者,他的表演道具是身上穿的五彩衣,手里拿的“摇咕咚”,还有取水的翁和撒掉的水,他的年迈的父母双亲是被他的表演所娱乐的人,他们可以选择笑弯了腰,也可以选择微笑,甚至不露出光光的牙床都可以的,因为人家是被娱乐的一方,只要人家内心高兴,怎么表现都可以。

但是我猜想当时的场景,并不像那本古书上描写的那么简单。准备了充分的道具,做骨质疏松者视为大忌的危险动作,只是为了博取二老双亲牙床都未必露出来晒晒太阳的微笑,真的有必要那么拼吗?所以,问题的答案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当老莱子身着五彩衣,手拿“摇咕咚”,为父母双亲取浆摔倒做婴儿啼的时候,在村口的大路上,在老莱子家的院墙上,老莱子家一华里外的山坡上包括菜园子的篱笆外甚至是邻居家的院墙和房顶上,都挤满了闻讯而来的看客。

如此具有丰富表演经验的老莱子的父母可能是等闲之辈吗,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有这样会折腾的儿子,想必这没牙的老两口也不可能眯着眼睛装睡的。他们必然步履蹒跚走到在地上撒泼打滚作婴儿啼哭的儿子面前,一个假装抡起拐棍儿照哭闹的儿子屁股上楔了几下,老太太则颤颤巍巍扶起儿子,拿一串山樱桃往儿子嘴里塞......

观看了老莱子一家倾情演绎的这一幕的十里八村的看客以后几天乃至十几天的话题就都有了,这话题使得他们吃得饱睡的香,连多年的老脚气也似乎不那么痒痒了。于是这一家人的事迹便传扬开去,于是使得更多人吃得饱睡的香,忘记了老脚气的瘙痒。索性那时候没有别有用心的功利分子。可是后来就有了,于是就有了鲁迅先生前后若干代人见到的所谓的“老莱娱亲”。

我今日之所以牺牲掉一下午下棋的时间和大伙儿理清这件事,也不过就是想让大伙儿领会一下这个所谓“老莱娱亲”本来的情形,只希望大伙儿也能像我们远古先民们那样吃的香睡得着,或者只有那个时代才能见到的纯真与灿烂的还略带原始况味的笑容能神奇的恢复起来也未可知。

(图片来自百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二〇二〇年九月十五日于盱眙记事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莱娱亲”之我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urnr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