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自我价值感与成就感,都来自小圈子的关系,而不是广泛的知名度,更不是来自历史的名声。
回想自小读书,书中所选的课文、诗词多是在宣扬大情怀、大志向。它们引导着我们追求崇高的理想、伟大的志向、高尚的人格。我们便以英雄为榜样,以天下为己任。
若是我们真的读了进去,把自己代入其中,多年以后就会发现,自己空有一腔抱负,还有空转的一腔热血。
当我们从学校的育苗房,被移植到现实的土壤后,就失去了学校的防护罩。真切地感受到风霜雨雪后,我才发现自己是分裂的: 明明自己的双脚埋在尘土里,却积累了一脑子的宏大想像。
现实像空气一样贴近我们的每一个毛孔,于是,我们不得不扛起生活的每一公斤重量。
这时,你会发现,自己的影响力只在自己能解决的那些小问题之内。
有研究统计,一个人,一生保持稳定关系的人数不会超过一百五十个,而最密切相关的不会超过七个。也就是说,对你有较大影响的,以及你能产生较大影响人,只有这么多。
无论你的自我价值感还是挫败感,都来自与这些人的关系中。
你的面子、你的自信、你的悲伤、你的欢喜……基本上都萦绕在这一百多人之间。
亲情,来自家里那几个核心人物。友情,亲密的好友寥寥可数。
公司再大,密切配合的同事,也难超过十个。
而重要客户所占的比重,也落在了二八原理之中。往往一两个、两三个核心客户,却是公司业务的主要金主。
那些明星,看起来有千万、亿万的粉丝,似乎圈子很大。一次发布会,一次微博更新,就能掀起热闹无比的现场反馈。
然而明星也是人,一天二十四小时,只有那些精力,和有限的情感。关注他们的粉丝千千万万,与他们关系密切的粉丝可能从未出现。
粉丝的热捧很有必要,却仅是市场资源。明星的自我价值感,也同样只能从关系密切的人身上去感受。
没有人能超越肉身凡体的局限,即使对流量明星来说,名声、人气也是过眼云烟。
中国人身上,都有从祖先那里传承下来的大气魄。
孔子之前,先人就有天下大同的理想。两千年前,孔子开始教育中国人做仁人君子。
一千年后的宋代儒家,留下一千古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儒家的大局观、大气魄、君子人格,是中国教育两千多年的精神内核。
所以几千年来,中国的读书人都是大志向、大气魄、大格局。
这种气质基因,代代传承,我们不觉而自行。
所以,我有些明白了,不是我受到的教育太宏大,而是中国人一直都在宏大的教育之中。
所以,我在“抬头看天”与“低头做事”之间切换时,感受到了分裂。
头脑中的宏大,是教育人格; 而自我价值感,却来自每个人的生物人格。
自我价值感,来自小圈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