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也是一场美丽的修行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文/张爱敏

02审视课堂,善于修炼
帕尔默说:“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完整。不好的老师把自己置身于他正在教的科目之外——在此过程中,也远离了学生。而好的老师则是在生活中将自己、教学科目和学生联合起来。”读到此处时, 我想起了自己,身处穷乡僻壤,与众多的乡村教师遭遇一样的处境,生源剧减,素质剧降,家校沟通的剧难,有过恐惧,有过抱怨,也有过逃避?但这都解决不了问题,惟有接纳现状,正视现实,学会“看见”面前的这一群孩子。
于是,跟随帕尔默,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以足够的爱心、细心、耐心、慧心,去为每一位学生量身打造,铸造起一间无恐惧的教室。还记得毕业时班主任毕业册上的赠言:你温柔善良,富有爱心,上天赋予你一切做教师的资质,你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的。带着美好的祝福走进一所农村初中,现实的羁绊曾让我们伤痕累累,但追随帕尔默,我重新拥有教学的勇气。
我选择诗意语文,我推崇文化治班,我更享受一种浪漫的教育。于是,我顺着自己本性去探寻,去寻找一种与自己、与学生更契合的教学方式,我期待它是轻松的,是温暖的,是风趣的,是幽默的,是诗意的,是朴实……一次次倾听自己,一次次放慢追随的脚步,一次次面对教学真相时的艰难抉择,我越来越清晰,什么样的教学风格才是最契合的,才是最合时宜的。
我不再恐惧,我开始笑对十字路口的顽童,我开始精研每一个文本,我开始潜心与学生的每一次对话。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写作成为一种日常习惯,反思成为一种成长力量。我学会了取舍,学会做减法,更学会了好好爱自己。我更加懂得了“联结”的意义,一次研修讲座,说了这样一句话“假如我能唤醒、点燃一位老师,这位老师就可以唤醒、点燃一群又一群的孩子”。言为心声,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加入网络研修共同体,拓宽学习渠道,跨越时空局限,向全国各地的名师专家学习;成为一束光,创建语文研修团队,打造名班主任共同体,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在班级管理中,引进小组合作竞争机制,创建学习团队,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我坚信,只有我们自己内心有光,才能像云朵推动云朵一样用精神力量去影响他人的心灵,促进他们精神力量的健康成长。
我不再恐惧。诚如帕尔默所言,在教学中经历的痛苦和顺利与学生共舞时感到的喜悦一样,都是自我活跃和完满的一种迹象。一次次审视自己的课堂,我越来越善于觉察,觉察我的学生的恐惧,觉察我心中的恐惧,以悖论式的思考去接受课堂上的所谓成功或失败。孩子是有差异的,我们不能也不可以将每个孩子都打磨成鹅卵石。只有接受他们的不完美,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教学才有可能走向另一种新境界。
我想,这就是帕尔默所谓的真正的教学勇气,即有勇气保持自己心灵的开放,特别是当某些要求超过本人所能,当遭遇教学上的失当或困境时,我们依然能保持心灵开放。如此,直到有一天,将自己、学生和学科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