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个月的演讲稿进行复盘
上个月参加单位演讲,我是选择从配偶角度赞扬爱人师德师风。评委给予的反馈是角度很新,只是稿子内容需要修改。演讲稿最终的效果是给他人力量和积极的影响,而内容只是吐槽,给别人不好的影响那就是一个失败的稿子。我不以为然,一时还无法领会理解理想的稿子和我的稿子有什么样的差距。
偶然间,我在微信上看到黄执中发的你怎样讲故事,暴露了你是怎样的人。黄执中说得真好,讲得是故事,反应的是一个人。恍然顿悟,看似是简单的稿子问题而其实人的问题。
本想欲扬先抑,通过吐槽来赞美爱人,但是在吐槽的过程中却发现我一直处于牢骚和抱怨的状态。就像黄执中所说故事并不客观存在,而是一个选择事件的结果。同样的事件,不同的人不同的感受。和我一样独自带孩子的全职妈妈很多,为什么那时的我却是怨声载道,浑身充满了负能量。处于待业的我,并不是那么的悲惨。爱人义无反顾地选择一个人挑起家庭的重任,虽然工作很繁忙,但是工作间隙总是温暖地给我打电话,关心孩子和我,而我则是执念于他的晚归。他疲惫的时候,其实也想在家放松得到安慰而我则显摆着一张苦瓜脸,整个家庭氛围也顿时失却了和谐。
参与演讲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组织演讲稿中发现了我的思维方式是关注圈外的,习惯于把结果归为外界环境和他人,不敢承担自己的责任。
演讲稿中所有对他的吐槽,看似反应出他努力工作,而其实他展现出来的是自己,一个怨气十足的妻子和一个愁眉不展的妈妈。
被动和主动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个小孩讲:「昨天我去网吧打电玩,回来晚了,被我妈打一顿。」这么一个简单的小事,他在讲述时候的角色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是被动的,他是在承受事件,有一件事情掉在我头上叫作「我妈打我一顿」。
什么叫做「主动的故事」吗?一模一样的故事,我来讲给你听。你问:「昨天怎么了?」「我昨天晚上去网吧打电玩。打着打着,糟糕,要回家了,时间要到了,这一盘打了一半,怎么能够中途离开呢?咬咬牙,好歹把它打完。于是不管了,先打完再说。好险,这一把我终于打赢了,但回到家被我妈打一顿。」当他这样讲的时候,「被妈妈打一顿」是天上掉下来的事情吗?不是。在一定程度上,这是「我」主动选择的结果。
在这几年的生活中,我原来一直扮演的是被动和受害者角色,总觉得事情是掉在我头上的,我只能被动地接受。一直以来我认为我是不得不在家照看孩子,有很大的委屈,像个祥林嫂一样述说家庭的不幸、老公的繁忙等等。因为那时家庭变故,没有老人帮助带孩子,经济也不是很宽裕,我放弃了就业机会,留在家里开启家庭主妇模式。而现在想来其实我回避了两点,一是我也对走进职场没有充足的准备,二是我很看重家庭教育,不想让孩子过早地进入托儿所。
如果现在我在重说这段故事的时候,我会意识到我是有自主性的,我是有权利的,我选择做家庭主妇,是因为看重家庭教育。爱人忙于工作疏于家庭,是因为我比较看好爱人的事业,喜欢听他给我讲述克服困难获得成果的过程,逐渐被他的坚定和积极所感染。希望他以事业为重,尽管自己很辛苦,还是选择在背后支持他,而不是指责他不负责任,这是我的选择,不能把所有的错归结到爱人头上。
以前,我认为我是不得不这样做,所以我自怨自艾、顾影自怜和怨天尤人。现在,我发现了自己看重什么、选择和承担什么,一切皆是自己的选择,无论将来怎么样,自己可以承担疏于自己的100%责任。
互动和孤立
「昨天发生了什么事?」
「昨天我在网吧打电玩,要走的时候,同学跟我讲,不要走了,打完再走,于是我就留下来了。打完之后,我回到家被我妈打一顿。」
什么叫互动?我把互动性高的故事再讲一次给你听,一模一样的情节。「昨天发生了什么事?」「昨天在网吧打电玩,时间差不多了要回家。但同学们就说,不要这样啦,很不够义气嘛,少了你一个,剩下四个人一起打 LOL ,那我们就输定了嘛。我也想,做人的确不能这么没义气,不然以后也没人再找我玩了。于是,我就继续留下来打游戏咯。但回到家,本来说好八点钟要到家,可九点钟了人还没回来,我妈又急又气,就揍了我一顿。」
以往我骑电动车带孩子回家,爱人叮嘱我们过马路小心。我听了以后很是不屑,这话还用你说,再说你光说,为什么不多陪孩子呢,现在我会立即给爱人说“你很细心呐,比较关注孩子的安全,这一点我还没有引起重视,你真细心”。
以往总是苦恼孩子不愿意学习乐器,忍不住批评孩子,而有一天发现孩子很高兴地去学琴了。后来爱人给我讲了他和孩子之间的约定。为了督促孩子学音乐,爱人和孩子商量一起表演一个节目,爸爸唱歌、孩子弹乐器,孩子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
以前,我看到了一个少有时间陪孩子的爸爸,现在,我看到了一个默默关心孩子成长的爸爸,尽管没有太多时间,但却用心地关注和教育孩子。
探索与停滞
我们要看探索跟停滞。什么意思?
小孩听故事喜欢问「然后」、「再来呢?接下来呢?」
比如我刚才讲的故事:「昨天晚上怎么了?」「我昨天晚上在网吧打电动,后来晚了,回家被我妈揍一顿。」
「然后呢?」对不对?
我们不会停在这里,我们不会单纯把一个事件当做故事的结尾,因为这个故事还没完:揍完一顿,你学到了什么?你因此印象深刻的是什么?因为你产生了或发现了什么?领悟了什么?感触了什么?我们会往下探索。
探索到一个毫无探索性的地方当作结尾的时候,你要想,为什么这个可以当故事的 结尾。
我家厨房很旧,我一直想要改建,可是老公不准。为什么不准,她说,我怎么知道,他人就是这样,什么都不准?为什么不准呢,不知道。她毫无探索性,她一点都不好奇,一点都不想知道,于是她活在抱怨的世界里。因为她无法理解这个世界,觉得这一切超级倒霉,以往她非常被动。
以往的我会说爱人每天都是深夜十一二点回家,哪里有关心和交流啊。可是现在我注意到他回到家总是到孩子的床边亲吻一下孩子,帮我掖一掖被角。时不时地把客厅收拾一新,把房间的地板拖得刷亮。
原来爱人不仅仅是一个事业型的男人,也是一个关心孩子、体贴妻子的男人,尤其是在工作繁忙的时候因为少于陪伴家人,对家人有很深的愧疚,尽他所能地承担一个丈夫和一个父亲的责任。
上个月我用了10天看一本《TED演讲的秘密》,用了一个月参加了一次演讲,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对我的演讲稿进行了复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