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在做了一些事情之后,会问“妈妈我是不是做得很好?你是不是应该奖励我一个什么东西?”
今天的读书中,会发现这一点和自尊是有关系的,“他们学会了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与内省。回顾自己的育儿之路,我会在使用“逻辑后果”时附加羞辱,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孩子若不为自己的错误吃些苦头,就不会得到教训。羞辱的确可以激发孩子做得更好,但是对孩子的自我价值会造成更大的损伤,比正常的“逻辑后果”可怕多了。
我也会在孩子做错的事情,承受“逻辑后果”的同时,加上一些羞辱的词语,包括“我早就跟你说过了,你现在知道错了吧,你现在受到教训了吧?”甚至是“活该、妈妈说了也不听”。现在回想起来发现这样的词语有可能让他们变成“讨好者”或者“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将自己的价值取决于别人的认可,他们甚至虽然做得很好,却会害怕将来失败而不敢再冒险。
我们家小朋友最近就有表现出不敢尝试,即使是那些对于他没有难度的事情,也会退缩。看来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改变。
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