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懂茶的外行人来看陆羽的《茶经》也能发现有趣的地方,就今天而言产品本身的功用性的参考价值应该是很微弱的,因为现在的茶的品种,器具,煮泡方法等产品属性方面与那时相比已进步太多,它更多的还是一种文化属性和历史参考的价值,但是可以确定的是陆羽是非常出色的产品经理和营销总监。

为什么这么说?当时茶不叫茶而称"荼",“苦荼”可见普通人的感受就是口感不咋样,且社会低位也不高,与酒相比,酒是用来祭祀用的,古之大事唯祀与戎,酒的出身历来高贵,多有“酒贵茶贱”的说法,那怎么把茶给推广起来呢?那首先得重新定义,宣传手册《茶经》重新定义茶,荼更名为茶,从产品本身的起源,茶具,茶器,煮,饮,产品功效进行系统的重新阐述,且故事要讲的精彩,从神农氏讲起,赋予了一定的传奇色彩,故事性强就有了传播性,同时得多重应用场景,到唐朝时道家也成主流,所以茶要具备道家养生功效满足道家所需,同时佛家注重的是精神追求,后来禅宗与茶融合为“禅茶一味"的一种文化追求,再到后来又传入日本,儒家最讲礼仪,各种不同的器(柴火不同,水质不同适用不同的品种),具,煮法,这种程序化的东西虽显繁冗却是满足了儒家知识分子那种社交礼仪式所需的氛围。
产品说明说写好以后,接下来要找到具备影响力的宣传者,既然本就有“酒贵茶贱”的说法,就不能从基层去一一推销,反复强调产品功效,那样结果依旧会是“贱命”难改,而是要逆袭改命,抬高身份,要自上而下地推广,改变传统印象,当时道家崛起,《茶经》本就有跟道家思想拉近距离的表示,比如:如果茶具上面的要涂画,要画上野鸡,虎,鱼,因为野鸡代表离火卦,虎代表巽风卦,鱼代表坎水卦,风能生火,火来煮熟水,这是道家的“语言逻辑”,结交了道家的名人为好友从官方角度去向政府推荐,而佛家原来祭祀用的也是酒,可是酒又会让人出现短暂的麻醉,偶尔会有乱性,失态的举动,也想寻找一种替代品,所以开始说服佛家的重要人物,把茶作为酒的替代品,茶有提神功能,也满足这样祭祀需求,然后就是仕族知识分子,儒家知识分子,送茶讲礼仪程序,形成社交功能,需要儒家仕大夫们,大诗人文豪,作诗时不只有有酒,还出现了茶的影子,拿住了三家主流上层,身份就开始了改变,可见宣传的本质不只在产品属性,而在应用场景和更多的文化属性。
屠呦呦因提取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其灵感源自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关于青蒿的记载,如果以辩证的角度去看待传统文化的一些经典,很多的思路其实依旧有应用的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