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的《陈情表》(二)

作者: 飞扬_7 | 来源:发表于2021-02-23 20:48 被阅读0次

我们看李密的《陈情表》,我们首先要了解三个人。了解他们的背景,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第一个人是李密,第二个人是西晋的皇帝司马炎,第三个人是蜀汉的后主刘禅。

我们先来说李密,李密是四川眉山人。刘备所创建的这个蜀汉,在《出师表》里提到刘备所在的地方叫益州。古代中国有九州。益州大概所处的地方是以四川盆地为主体,包括重庆、陕西的部分地区,范围很大。

当年诸葛亮在《隆中对》当中,就把益州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根据地来立足。在蜀汉前期的时候,刘备集团当中,刘备的幕僚当中非常复杂。既有刘备过去的亲信,我们叫荆州集团,又有这个地方旧主刘章的亲信,我们叫东周集团,还有益州本地的世家大族,我们叫益州集团。所以在刘备或者诸葛亮的朝廷当中,他要权衡这几方的利益和矛盾。

到了后期就像今天台湾岛一样,外来客第一代去世了之后,第二代就开始本地化了。所以后来刘禅的朝廷当中,尤其是在蜀汉末期的时候,他用的人大多都是巴蜀人士,用的都是四川本地人,李密就是四川本地人。

李密其实首先是一个汉臣。是刘禅手下的一位臣子。李密幼年非常不幸,他和范仲淹非常类似,他幼年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母亲改嫁了。李密和范仲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范仲淹的母亲改嫁,是把范仲淹带走的,也给范仲淹改了姓。

李密并没有被母亲带走,而是由奶奶抚养长大。所以李密跟奶奶的感情非常深厚,他也非常孝顺自己的奶奶。奶奶生病的时候,他经常会衣不解带,待在奶奶身边服侍,可能不去自己屋里,只是靠在奶奶床边服侍奶奶。给他奶奶喝的汤药,他自己都会先尝一下,觉得没有问题之后,再让奶奶喝。这样的一份孝顺,在当地就传言开了。李密就变得很有名气。

我们知道,到东汉末期,在当时的蜀汉,当时的魏国、吴国他们都奉行一个制度叫察举制度,这个察举制度并不是像后来的科举制度那样,把有没有才华作为一个判断依据,而是以你有没有品德作为判断的依据。

怎么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品德呢?对于古人来讲,最高的品德就是“孝”。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一直到今天都把这个孝道看得这么重的原因。因为它是有传承的。李密他这么孝顺,就被举了孝廉,之后他就来到朝廷当中做官,就成了刘禅身边的一位官员,叫尚书郎。

所谓尚书郎,像李密这样被举了孝廉之后,然后进入到一个地方叫尚书台。尚书台当中的尚书郎是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如果在尚书台当中,服役一年就叫尚书郎,如果服役三年以上就叫侍郎。《出师表》当中提到的“侍中、侍郎、长史、参军”,“侍郎”就是这么来的。

相关文章

  • 李密的《陈情表》(二)

    我们看李密的《陈情表》,我们首先要了解三个人。了解他们的背景,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第一个人是李密,第二个人是西...

  • 陈情表(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 李密《陈情表》

  • 李密《陈情表》

    文 | 冬日暖扬 【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ìn),夙遭闵(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 【384】《陈情表》中的11个成语,你还记得几个?

    本来李密的《陈情表》是不该出现在《三国志》里的,但李密是与杨戏出身同一个县的后辈,裴松之就把《陈情表》引注在了《杨...

  • 《陈情表》孝情最感人

    李密的《陈情表》被推为抒情佳篇,南宋安子顺就有"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的说法。《陈情表》的情至...

  • 2017-08-21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背全文 《滕王阁序》—王勃——背二、三段 《陈情表》—李密——背全文

  • 【平凡记】先祖母

    今天,在MomentX中,听黄轩读诗,那之前,我在看李密《陈情表》,恰巧,这个月,又到了先祖母的冥寿。李密说“臣无...

  • 2事真情浓理切——《陈情表》赏析

    事真情浓理切——《陈情表》赏析1 人们常说“忠则《出师》,孝则《陈情》”。被誉为千古美文的《陈情表》,是李密因祖母...

  • “多情”的告白书

    “多情”的告白书---《陈情表》教后记 读《陈情表》,脑海中一幅幅图画,各种声音交织。不禁被李密高超的语言艺术折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密的《陈情表》(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ved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