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遭遇过心理创伤的人最可能会怎么样?

遭遇过心理创伤的人最可能会怎么样?

作者: 慧玲家庭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23-12-06 07:03 被阅读0次

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2266天早安问候。

心理学理论表明,一个人婴儿期的“安全感”对其整个人生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所以,经历过的孩子成人后走进恋情,很容易有种被抛弃的恐惧感。孩子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被迫和妈妈分离,就会导致一系列身心不良的体验。

就像3岁前的孩子,如果妈妈经常“消失”,可能是出差,亦或是其他原因的离开,都可能让其体验到与妈妈分离而感到的巨大焦虑、无助和恐惧的感觉,而这就可能形成“分离创伤”。

分离创伤的人,一生都在寻找理想“妈妈”。

分离创伤会给人带来巨大的焦虑和恐惧,那么这种创伤的严重程度是怎么来界定呢?

一般情况下,创伤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创伤的年龄段。越小的孩子受到的创伤会越大,因为孩子越小,依赖妈妈的程度越高,所以妈妈不要觉得孩子小,不记得事,就可以随意''消失''。

二是离开妈妈之后,孩子可获得的依恋质量。也就是说,在没有妈妈的情况下,孩将获得怎样的照顾。如果孩子的爸爸、爷爷奶奶等人可以及时满足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玩等需求,那么孩子就可以建立新的安全型依恋,否则孩子就很可能形成非安全型依恋,而且,还可能面临双重创伤:一方面“失去”妈妈的痛苦,另一方面是非安全型依恋。这样会产生双重创伤。

比如,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离婚,孩子由爷爷奶奶带着,但爷爷奶奶不喜欢ta,这就会产生双重创伤。

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一旦走进恋情,就会把自己对理想妈妈的渴望投射到伴侣身上,希望伴侣不离不弃,总是爱自己、疼自己。就像那些比较粘人的女生,她们对分离异常敏感,而这很可能和她们小时候的分离创伤有关。

另外,还有一些小时候经历过分离创伤的人,在亲密关系中一旦感到不安全时,就会萌生“ta一定会抛弃我”的想法,然后为了避免被抛弃带来的恐慌和无助,他们会主动提出分手,只是这时的分手并非其本意,他们真正渴望的是对方能带着爱意回到自己身边。

可见,分离创伤的人,内心是自卑、敏感、脆弱的,同时也会极其渴望“妈妈”般的爱。

而另一类人,则是经历分离创伤的另一种极端者:ta渴望亲密,希望能接近潜在的依恋对象(朋友/伴侣)。但当那些人靠得太近,ta们会变得非常不舒服,并渴望退出这段关系。然而,觉察到对方离开,ta又变得焦虑,肝肠寸断。因此,ta传达给别人的信息其实是:“我喜欢你,但你离我远点”。 ——这种就叫做吞没型创伤。

尽管“爱与自由”的教育理念已刷新了人们的意识,但如何把这一理念应用于生活中,落实到和孩子相处的每一个细节中,仍是很多人面临的难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遭遇过心理创伤的人最可能会怎么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vfj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