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幸福读书|三问,“教育的未来”之我思

幸福读书|三问,“教育的未来”之我思

作者: 小印同学 | 来源:发表于2020-10-30 15:04 被阅读0次

      ——读《后疫情世界的教育:推动公共行动的九个构想》组文有感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  潘虹

          10月19日,在我们的幸福领航工作室群里,顾惠芬校长分享了《后疫情世界的教育:推动公共行动的九个构想》、《疫情下的终身教育研究:反思与展望》和《疫情之下对教育本质的追求》这三篇写在后疫情时代的学习材料,引领我们阅读、学习。看完三篇材料,我脑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经历了新冠疫情,未来的教育要走向哪里?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模样?未来的教育者又应该有怎样的改变?

          在多遍阅读学习材料中,我逐渐厘清起初的一连串问题,对“教育的未来”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与理解。

        一、教育的未来要走向哪里?

          1、在“教育的未来”倡议主题中找答案

          教科文组织2019年发起“教育的未来:学会成长”倡议,从主题中可以看到,教育要走向未来,“学会成长”是关键。成长,就是自身不断变得成熟稳重的一个变化过程。我认为,“成长”要求教育的未来也应该在这个不稳定性、复杂性和脆弱性加速的世界中不断顺应时代,进行变化并实现完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制度要“成长”,我们的教育方式要“成长”,我们的教育内容要“成长”,我们的教育对象也要“成长”。

          2、在“教育的未来”九个构想中找答案

          推进公共行动的九个构想,细细读来,也能找到“教育的未来”的一些方向。如在第一条:承诺加强教育这一共同利益,即推进教育公平;第二条:扩大受教育权,教育要推进终身学习;第四条:促进学生学生、青少年和儿童参与和权力,教育要立足儿童立场;第七条:确保将科学素养纳入课程,“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教育要服务于社会发展。

          3、在新冠疫情的经历中找到答案

          这次疫情,中国一部分英雄人物冲在第一线,带着团结一心的中国人民,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与西方一些国家对比,我们发现了教育的力量。在教育中,有一个对于国家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要素,那就是一个社会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涵养。这种看不见的传承和涵养,是国家得以发展的核心实力,每一个人对国家的认同,对文化的理解,对社会公民角色的认知,构画了每一位公民在自己社会角色中的行为担当。因此,中国国情下的“教育的未来”,需要重视文化传承、精神涵养以及能力应对的培养,要坚定爱国信念。

          结合以上三点思考,中国教育的未来应该在坚定爱国信念下,在逐步推进教育公平,推进终身学习,以全员育人育全人,让教育服务于生命成长,让教育服务于国家发展,同时教育也在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式成长。

          二、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模样?

          疫情让学校与家庭之前的界限变得模糊,“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给未来的学校教育带来了更大挑战,同时也在危机中让学校创生出更多机遇。九个构想的第五条明确指出:学校作为主要学习场所的物理空间,仍是整个教育系统的核心特征。学校是远程教育无法取代的集体生活形式,让我们学会成长以成就志向的关键场所。至关重要的是,学校也是我们可以遇到与我们不同的人的地方,我们向他们学习并与他们一起学习,通过他们扩大我们对人类存在方式的整体理解。基于以上构想,我觉得未来的学校可以是这样的:

        1、拓展办学空间

          未来的学校,不再是线下集中教学的一个地点。学校将拓展办学空间,让“线上线下”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常态化。连接整个学校教育的内外,把所有的社会力量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世界。如我们龙虎塘实验小学,以“多力驱动”拓展办学空间,打造“多环交融”的教育世界,从而实现“多学赋能”的教育效果,为国家培养时代新人。

        2、丰富学习资源

          未来的学校,文化知识学习只是一部分,更应该是学生学会生存的模拟场。学校里应该设有不同的专业学习场馆,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等,还可以打造不同的生活场域体验馆。如我们龙虎塘实验小学正在申报的“构建‘玩伴团’活动场域 提升儿童美好生活的能力”的品格提升工程,就将围绕学生能力的提升打造各个生活场景,进行范式研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在家庭、社会不同场域中,与同伴互学共学,一起提升能力,学会成长。

        未来的学校,应该还会有很多的模样,更开放、更多元、更融合、更智能、更互动……是一个学习与生活的链接点,是一个学习为了生活,学习构建美好生活的地方。

          三、未来的教育者又应该有怎样的改变?

        教育的未来,对于教育者的要求肯定会随着提高。教育的走向,学校的发展都在“成长”,作为教育者,我们也需要根据教育需求去多元定位自我,新时代赋予教师多重要求,准确解构、定位教师角色,在教育实践中实现成长。

          1、成为学生理想信念的引路人:身为少先队辅导员,我深刻认识到“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新时代教三问的意义。因此,不管教育的未来如何发展,我们都要勇担“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成为学生理想信任的引路人。

        在教育实践中,我依托先锋榜样资源,组织学校开展各种爱国主义教育,为他们的人生打下鲜红的底色,从小锤炼他们的品格,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

          2、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陪伴者,也就是要坚定“儿童立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被动地学习知识,而且在教师的指导和陪伴下,主动参与学习,亲历学习过程,从而学会学习,拥有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学习力。

          班级的午间微活动、班队日常活动和玩伴团活动策划中,我坚持让学生站在学习的中央,给你方法指导,鼓励他们挑战与创新,陪伴见证他们的成长。

          3、成为自我发展的终身学习者,大数据时代,很多知识在网络上就可以搜索到,学生如果仅仅需要学习知识,他们不需要教师,一台电脑就能将教师淘汰。教师与智能机器的区别在于,我们有情感,能教师在教育中要有核心竞争力,就需要专业化发展,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德国教师培养指南》当中提到:“凡是不能自我发展的人,自我培养和自我完善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所以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和成长,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专业阅读是教师终身学习实现专业发展的最高效途径,如果将听说读写做结合在一起,成长是水到渠成的。

          “我们不可能回到从前的世界”,教育要向着未来发展。但是,未来不是我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一点一点创造出的地方。找到了对“教育的未来”三问的一些答案,感觉教育之路又明亮的一段。在教育路上,不断学习,学会成长,“教育的未来”就在我们面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幸福读书|三问,“教育的未来”之我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vjd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