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先生作为中国的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把自己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以科普文章的形式介绍给大众,让我们读来亲切自豪。那么中国传统建筑有哪些特征呢?
梁思成先生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归纳为两大类九大特征:一类是结构方面,个体的建筑具有立体的结构、群体的建筑的平面布局、木材结构是它的主要结构方法,斗拱和举折;一类是装饰方面,屋顶的装饰,用朱红色作为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构建的装饰以及材料的装饰作用。结构是建筑稳定性的保证,审美是建筑艺术必备的特征,一个成功的建筑物是一尊美丽的艺术品,是建筑的美观设计与精巧结构的完美结合,因此,梁思成先生从两个类介绍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九大特征。
除此之外,中国建筑还具有“文法”和“词汇”的特征。
如果把建筑比作语言文字,那么中国建筑具有“文法”的特点,即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创造形成自己建筑的惯例和法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怎样切削生硬的结构部分,使同时成为柔和的、曲面的、图案型的装饰物;怎样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二、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与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灵活性,因此,能有多样性的表现。
如果把建筑比作语言文字,那么中国建筑具有“词汇”的特点。至如梁、柱、枋、檩、门、窗、墙、瓦、槛、阶、栏杆、隔扇、斗栱、正脊、垂脊、正吻、戗兽、正房、厢房、游廊、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中国传统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付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
虽然世界各国的建筑各具特色,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是我们必须传承和在此基础上创新的,只有熟悉中国几千年来对于传统建筑的不断创造和发展,才能设计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建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