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已去世76年了。可是,文艺界、佛教界及其爱好者仍在津津有味地谈论有关他一切的一切。每隔几年,就有新的版本《弘一法师》或《李叔同》的书籍或电影诞生,以表或仰慕或怀念或感怀之情。
弘一法师一生以38岁为分水岭,之前他是翩翩公子哥,戏剧、油画、金石篆刻、音乐等无一不是好手,引领近代中国艺术的发展;之后他是释演音,抛下过往,以出世之心修行律宗,四处行脚,弘扬佛法。喜欢他的人,或仰慕他的才情,或敬佩他严苛的修行。由此,他的传记大约分为两类:以风月之姿写了他的前半生,以敬仰之心写了他的后半生。这,对于一个人来说,远远不够的。
上个月阅读了作家兼学者苏泓月新作《李叔同》,竟有觅得知音之感。苏泓月的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艺术和汉传佛教,正是这点,促使我欣然地阅读《李叔同》这本书。因为,弘一法师既懂艺术又精通佛法,苏泓月亦是。
《李叔同》这本书最大的特色是从人的角度书写了弘一法师的一生,就像月有阴圆缺一样,在作者的笔下,弘一法师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人,既有才情却不能长情,既能律己却无法担任主事,既有大爱却也寡情,和善却有脾气。
正如作者在自序里所说:“我不愿意流水帐似地叙述他的生平,用平铺直叙的描写,交付读者一份冷漠枯燥的年表,而看不到人的气息。也不愿意温风软云的词藻,玲珑有致的诗情,写就一篇长长的歌赋,而不见冷静的思考和态度。”如此的初心,决定了这本书与众不同的格调了。
弘一法师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很多传记越写越传奇,颇让人有高不可攀之感。可喜的是,在这本《李叔同》里,首次看到了高僧对弘一法师的性格评价。比如,弘一法师曾发誓“不当主持、不为他人剃度,不做依止师”,在他一生行脚中也有很多机会担任佛教界要职。以往,人们只当弘一法师专心修行,不想让这些俗务浪费自己的时间,殊不知还有其它源由。弘一法师皈依佛门后,屡次向印光法师或书信或面谈请教,印光法师曾说“他心思太细,主事易受伤“。这点大约也是弘一法师不愿意担任主事的原因之一吧。
图片来自网络。再比如,弘一法师的俗家父亲是一名在家居士,常有行善之举,人生最后一段旅程全交由出家人助念。还有,他的俗家信佛之人颇多,当李叔同还是李文涛时,遭遇颇多难处,他却没有信佛。等到他游历了人间,备受心理和生理的煎熬后,他才正式皈依佛门。这又是为何呢?在这里,作者试着从精神生活的角度来回答,因为“在经文中,他更愿意去追究灵魂的来源和去往,宇宙之根本。“说到底,人是有精神生活的需求。
诚如作者所说:“因为他是一个不完美的完美主义者,所以他才是一个完整的人。”这也是我们可以从这本书里看到弘一法师无与伦比、真实的一生。除此之外,作者从对材料的拣选很精炼,没有多余的枝节,简练又有诗意的文字,有美感、有意境却感觉实实在在。这个可以看成本书看点之二了。
如果还有看点之三的话,大约就是装帧精美。三十二开的圆脊精装,赠送六枚书票,三字魏碑名帖作为封面。还有,弘一法师一生的作品在整本书的各个角落可见,很适合收藏。
藏书票,图片来自网络。这本书的不足之处在于弘一法师每一人生阶段,笔墨大致相当,整本书下来就是浏览了弘一法师的一生,有些人生重要的时刻没有铺开写,缺少了一定的深度。但是,对于想了解弘一法师的人来说,够了。
2018年灵林玖玖原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