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也写文章很久了,作为一个理科的学子,我过语文教师资格笔试只要准备两三个通宵,这并非说我有甚天赋,只是一直以来的积累都成习惯了。
但是近来,却发现,我越来越笨拙于写出我理想质量的文案或者说文章了。
对我而言,几百字的看似有意义的文字,没有任何难度,打字速度有多快,就能写多快,但是质量对我来说,根本不达意。
我大概是可以讲出大多数人都认同的观点,因为我接受偏向于中庸的传统教育,让我随时都在把话准备的很圆润。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都会赞同一个中庸的学者的言论,这有点神奇。
他们拍案叫绝,我却渐渐觉得废话连篇。
这和“懂得很多道理,却依旧没有过好这一生“”的现象非常之像。
为此,我还花时间看了很多的经典著作,倒是没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道行浅,却也看出些许东西。
质量高,其实就是个剥笋的过程,但却不是为了得到笋肉的过程,却是一个解剖笋的过程。但是往往看到笋肉就惊喜的不成样子了,不管他色深色浅,不管肉紧肉驰,更不论方圆点正,就一个囫囵吞枣下肚不题。
对人都说你见过了笋,吃过了笋,但问得你肉松的笋怎样,肉紧的笋怎样,哑口无言,只会愔愔丫丫,说些笋不好吃博得厌笋的人同心,说些笋好吃极了取爱笋之人一乐的话。
说到这里,其实我已经大致为标题里提到的现象解了惑了。
再加上分析了自己的心理,每次遇到难解的,复杂的,便心已经生了一层怯懦,当然见好就收,逢笋便吃。
只写不出高质量的东西,又有奈何?
写完这篇废话,之后的文字,以后的文章就要稍稍往高质量上稍一稍了,毕竟,500万考生的考研现场都卷成那样了,我不能以后临了七老八十,还只在说孟浩然的《春晓》写得好吧。
有点追求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