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小说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厄尼斯特·海明威,他是美国迷惘一代的标杆人物。最早知道他的名字源于《老人与海》,也是其经典之作。这篇文章影响力之大,也是教科书的选材内容,曾先后获得普利策奖及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被称为文学硬汉,更是反法西斯斗士。二战中,他在加勒比海上搜索德国潜艇,并与妻子来到中国报道日本侵华战争。另一方面,他开创了“冰山理论”及极简文风,影响了马尔克斯,赛格林等文学家的创作理论。最终,他以独特的方式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这是自己第二次阅读这本书,第一次的时候读得迷迷糊糊,读完之后不是太好受。再加上是有关战争的,就更谈不上有多喜欢了。读完之后也没有捕捉到什么点,感觉读了一本假书。因为最近没买书再加上是经典之作,因此又读了一篇。感觉比第一次好了许多,果然还是要多读。
这本书是以问句的形式来命名的,而且蕴含着悲戚之感。问句总是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且引人思考。那丧钟到底是为谁而鸣呢?关于这个问题,作者并没有直接作答,而是在开篇引用了约翰·多恩的一段话:
没有人是孤岛,能孑然独立;人人都是土地的一片、大陆的一角;哪怕大海卷去一粒尘土,欧洲也会变小,就像失去一隅海岬、一方领地,无论你朋友的、你的;每当有人消逝,都令我孱弱衰老,因我是人类的一个,所以,别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
从这段话我们不难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丧钟为每一个处于这片大陆上的人而鸣,包括每一个人,因为我们是相互关联,是一个共同体,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这是一本关于战争的书籍,谈到战争,许多人都会敬而远之。因为敬畏,因为知道其危害。似乎每一段有关战争的历史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让我们深知以和为贵的重要性。
这本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远道而来的年轻人,是一个反法西斯战士,名叫罗伯特·乔丹。他奉命前来炸一座桥,在联络员安塞尔莫的带领下进入森林,前往目的地。之后在安塞尔莫的指引下,他接连见到了其他人,包括巴勃罗,拉斐尔,吉普赛人,皮拉尔(巴勃罗的妻子),玛利亚(罗伯特的爱人)等等。
罗伯特是初次见到他们,他们需要磨合,需要了解。毫无疑问他的到来意味着他们将要执行新的任务,对此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他们谈论过往经历以及自身的体验,透露着淡淡的忧伤。谈论计划的过程中并不顺利,最大的问题来自巴勃罗。他有些反常,大家对他起了疑心,场面一度尴尬,蠢蠢欲动。虽然出现了小插曲,好在巴勃罗最终迷途知返,回到了战斗行列。
随着战斗计划的推进,气氛也变得有些低沉。面对着前方的生死未卜以及突发情况的出现,大家的心绪是复杂的,偶尔罗伯特只能靠对未来的美好幻想来缓解情绪。
(未完)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