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中兴员工跳楼事件沸沸扬扬的。这份喧哗其实和死者已没有关系,无非都是生者的爱恨情仇使然。逝者已寂寂,彼时致死的伤痛和真相也并不是外人所能猜测的。然而,一个生命的逝去还是让有些反应过激症状的社会再一次喧嚣起来。这一次貌似不赞同的声音大于同情的声音。那么
一
诸多不赞同的声音里,最有共性的一种是:不自量力,买两套房不算,还养两个娃,同时还任性得让老婆全职,更为重要的是上面还有4位高堂。
从陆续剥离出的资料来看,双方的4位老人,有两人确定享有国家养老医疗保险,男方父母是否有医保未知,但我们从现有的报道来看,男方家里有同胞三人,其父母目前和妹妹一家生活。
再谈谈两套房子,一套位于南山的90平房子房贷已全部还清。另一套东莞的投资房月还款额为9000元,而他们家庭的年度总收入一说是30万,一说是50万。我们就取小数来说,无论家庭收入是税前30万还是税后30万,9000的月贷款用公积金冲抵后,每月也就是6千多,其余用于一个普通家庭的基本开销也够了,只是生活品质高低问题,而且他们也非生活奢侈之家。
太太全职问题。近期有专访表明太太并没有全职,而是在职,并且年薪20万。即使因为二胎年幼,太太全职带娃,按我们上文的推算,他们也能承受的起。而且只要孩子进了幼儿园,有一技之长的太太重返职场并不是难事。
那么这样一个财务安全的家庭,在去年全国房价飙升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去选择投资第二套房产,何况他们依据自己能力投资的是东莞的房产。这种情况在房地产业黄金20年里,在我们的周围并不少见。我的一位朋友服务创业公司,拿着拿着不稳定的30万年薪,孩子还就读私立,上着数不清的培训班,而太太也就一个月赚着4千块钱的买花钱。他们照样在房价最火热的2016年购买了二套房。拿房子来抵御央行流水地印钞是去年的投资标配,他们的安排什么好职责的。
二
人应该果断放弃没有前途的专业,调整事业跑道。
这句话没有错,有问题的是:没有几个人能做的到。原因有二:
其一:我们过久生活在舒适的“桃花源”,不知饥暑。曾有5百强员工出来创业后感叹前同事坐进观天,与时代脱节。事实上,人性就是向往安逸、稳定和不变的,只有极少数的人才会对新事务敏感,何况大公司优渥的福利和社会地位造成的心理上的优势感,有时反而阻碍人去重新定位自己,探索自己。我曾看到一位思科的DEMO工程师因固步自封,真真将自己的职场优势变成了职场笑话。这不是个人问题,而是人性问题。恰恰相反,逝者是有职场忧患意识的,他不断在学习并充电自己。
其二:中国跑道之间的沟壑太深太宽。首先,中国商业环境和市场的复杂度,决定中国各行业的竞争异常白热化,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迭代空前加速。有人曾说,老外的一个社会场景的演变要经历40年,而中国4年就够了。我们不说别的,看看上海核心CBD的变迁时长几乎10年都不到,就清楚:不是我们没有做准备,而是变化实在来的太快了。其次,因为迭代加速,一个人不再可能只接受一次高等教育或技能教育,他至少必须有条件接受二次教育。而事实是,中国现有的教育体制根本无法提供专业的有效的知识培训。虽然大学越来越多,获课的途径也很多,但你要学的东西却很难学到。更为重要的事:因经济的裹足不前,导致人力资本没有被100%的利用。最普遍的就是35岁以后更换跑道的机会非常之少,除非你去创业。目前,各公司大佬和HR都对年轻有迷之崇尚。但就中国的国情来说,这真不是件好事。所以,抛弃旧业奔新途,这个建议完全正确,但也请你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
三
当然,就如言论集中所谈的:他不应该轻易放弃生命。我情愿相信,他与公司还是有情感链接的。事实上,很多老员工离职出现问题,赔偿是一方面,更大的是离职老员工心理上那种被自己为之奋斗多年的公司抛弃的遗弃感和屈辱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所以,我们又要谈谈HR的专业性了,HR的专业性不仅在于合理合法操作一切事务,更重要的专业价值是,你要相信自己的专业,你忠诚的对象是公司利益,而非领导,法到,情也要到。当年西门子离职门让很多的公司在集中遣散员工时,寻求第三方服务公司为离职员工做心理建设,也就是一种进步。只是今天这个时代过于纠结,一方面高唱管理创新,一方面又猛压成本。公司整体管理能力是在进步还是退步,不清楚!
而对普通人来说,我们务必要相信两点:
1,万事都是生意,只要有命在,诸般都是可谈可解决。再生气也不能拿命抗争。人走了,还能争什么。
2,变化是必然的,不变才是有问题的。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的日常就是和各界大佬谈话,加之自己对数据统计超级迷恋,所以我对大佬们的人生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随时充电,力争做最好的自己,完全不害怕改变和竞争,因为那是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的。我们可以去识别大势,但很难预知改变。既如此,我们唯有拥有视变化为常态的强大内心,才能在改变面前不溃散不失态。
四
那我们如何安稳渡过中年危机呢?
西方有统计表明:年过40岁,人的收入会有所下降。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我们必然要打破这种概率,但现实放在那里,所以,我们心里上要接纳这种趋势,而后再学习,再重头再来。这个过程需要智慧和勇气,但对于一个40岁,有足够人生沉淀的人来说,放下过往,从0到1,可能痛苦,但还是可以承受。如果你连这个都做不到,你之前的职场也是白混了。
现在流行佛系,我还没时间去搞明白什么是佛系。如果如某些人理解的那样,佛系就是小确幸。我劝你别去喝这个毒鸡汤。别说中国这么多人,我们根本没资格去假装高姿态。现在任何一种的小确幸都是吃父辈积累的老本,这个国家迟早要给“小确幸"败光。就个人来说,个人的职场黄金10年就截至到35岁,这段时间也是财富积累最快的时间。年轻时,你要卯足劲发展自己,把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只有取得这阶段性胜利,你才能拥有中年换跑道的资本和自信。
所以说,要平稳实现从青年到中年的转变,秘诀只有一条:年轻时爬的上去,中年时沉的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