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养脾健脾,四季不受邪

养脾健脾,四季不受邪

作者: 艾针半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8-12 22:29 被阅读0次

长夏天热,人体阳气外泄多,故而中寒,脾胃虛弱,最容易发生胃肠道疾病,流行消化系统传染病等。

中医学认为:“长夏在五行属土,在五方属中央,在五气属湿,在五脏属脾,在五体属肌”,就是说脾在五行中属土,易受湿邪所伤,一旦受损则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气机不畅,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欲吐、大便稀溏,甚至腹泻、水肿。

除了自然界的湿气,在长夏时节,人体也容易因脾阳虚,运化水液功能障碍引起体内水湿停滞之证。外湿、内湿相互影响,加重对脾阳的损伤。

所以,长夏时节,一定要健脾养脾祛湿气。

穴位养脾

常艾灸或点揉【足三里】【三阴交】【中脘穴】【脾俞穴】【阴陵泉】【太白穴】,养脾健脾祛湿效果都不错~~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灸之可促进经气运行,提升胃功能,消眼袋,提升肤色。

足三里——为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灸之可健脾养胃,行气活血,补虚益损。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灸之可健脾补血、活血化瘀。

脾俞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灸之可利湿升清、健脾和胃、益气壮阳。

阴陵泉——属足太阴脾经,在小腿胫骨内侧髁后下方45度凹陷处。有很好的健脾利湿、消肿利尿的功效,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太白穴——属足太阴脾经输(土)、原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主治胃痛,腹胀,呕吐,呃逆,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脚气,痔漏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养脾健脾,四季不受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vpe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