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叶子姑娘的自律成长营的第一天。
虽然昨天像之前一个多月以来都是将近1点才入睡,但今天6点多闹钟响起的时候就起来了。之前也尝试过早睡早起,结果常常因为睡觉前趟床上刷手机刷到12点多,进而给自己一个借口,“今天这么晚了,明天是爬不起来了,明天晚上再早点睡吧”。就这样,周而复始,陷入了一个老鼠道。
21天后,我想遇见那个一直心心念念的自己早起了之后,终于去做了一直心心念念的晨跑。
21天后,我想遇见那个一直心心念念的自己好吧,我承认就跑了两分钟,其他时间是在散步。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前不久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很久没跑步的我直接跑了三公里,结果脚酸了4,5天才好,然后又是好几天没运动。这是根据网上的建议,慢慢加上去,也符合今天阅读《微习惯》一二章讲到的内容。
21天后,我想遇见那个一直心心念念的自己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遇到瓶颈,尝试了无数种方法,想要突破成为更好的自己,最终还是失败。偶尔斗志大爆发,坚持了两三周,却还是因为各种原因中断,有时甚至是没有原因地放弃,最后便是在原地踌躇不前,很久不敢重新开始。
《微习惯》中讲了这么几个事实:
1. 如果没有产出什么结果,再大的决心也毫无价值。
2.人们总会习惯性地高估自己的自控力。
这两条说明了我们难以改变的原因:欲望和能力不匹配。
我们常常雄心壮志,忽略了眼前自己的能力,为求改变而勉强自己去做那些高出我们能力的事情,可根本没做成什么,就算决心下得再大也没有什么意义,最后还伤害了我们的自信心。
就像我之前不顾自己一年多没跑步了,勉强自己一开始就去跑长距离的,结果跑完腿酸休息了好几天,一次的量也没什么效果,不敢重新开始,连在家里做的运动也停了,得不偿失。
就像大学放寒暑假的自己,带了一大堆的书回家,下决心要好好利用时间学习,觉得自己是有足够的自制力能控制自己去看书,结果呢,压根就没打开过一页书,忙着同学聚会,刷手机,四处玩耍。
3.哪怕是一点点行动,也比好不作为强无数倍。
4.相比某一天做很多事,每天做一点事的影响力会更大。能大多少?答案是惊人的。因为每天完成一点事,积累起来就形成了一辈子的固定习惯。
这揭示了我们一直失败的原因:我们总是急于责怪自己没什么进步,却无法及时意识到是策略出了问题。之后,我们又会重蹈覆辙,还幻想着能看到一些成效。
我们应该知道:如果一种策略已经失败好几次,那就该试试别的了。如果它不适合你,就算适合别人,那也没有价值。
那别的方法是什么呢?
就是这本书的名字:微习惯。
书中是解释的:
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你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完成它。
微习惯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正是因为这个特性,它不会给你造成任何负担,并且具有超强的“欺骗性”,它也因此成了一种极其有效的习惯养成策略。
21天后,我想遇见那个一直心心念念的自己如果你想培养一个新习惯,微习惯基本上就是它经过大幅缩减的版本——把“每天做 100 个俯卧撑”缩减成每天 1 个,把“每天写 3000 字”缩减成每天写 50 字,把“始终保持积极思考”缩减成每天想两件好事,把“像企业家一样创新”缩减成每天想出两个点子
微习惯体系的基础在于“微步骤”,那些“小得不可思议的一小步”。
按照微习惯策略行动,就是运用少量的意志力强迫自己做一件事情。做一个俯卧撑或者想出几个点子并不需要大量的意志力。
首先,在完成你的微目标之后,你很可能会继续完成“额外环节”,这是因为我们本来就想进行这些积极行为,所以一旦开始,内心的抵触就会减轻。
第二个收获是惯性。即使你没有超额完成微目标,你的行为也会慢慢发展为微习惯。
微习惯是因为太小而不至于无法完成,因此,你不会有机会体验未完成目标导致的常见消极情绪,比如愧疚和挫败感。
因为设定的目标能轻易实现,而且自带强大的螺旋状激励机制,微习惯能跻身少数可以切实保证每天成功的目标策略的行列。
总结起来,微习惯就是你强迫自己每天做的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微步骤每次都能有效果,而习惯来自坚持,所以它俩注定要在一起。
就像我今早采用的晨跑两分钟,如果是晨跑半小时的话,我们就需要大量的意志力去督促自己去跑。而晨跑两分钟很简单,跑完之后,你可能觉得我还能再跑几分钟,这就完成了额外环节,超额完成任务,感觉自己棒棒哒,内心不会有抵触。即使不想多跑,2分钟也不至于没办法完成,就不会有没有完成任务的挫败感和愧疚感。
为什么参加这次训练营呢?
我一直以来都是喜欢一个人学习,但是却发现自己尝试了多种方法,不见改变,一直在原地,直到偶然间在简书看到了叶子,发现了这个训练营,觉得可以尝试,于是我就来了
希望通过这21天我能养成早起,运动的习惯,给有点灰暗的生活带来一点色彩。
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希望大家一起努力进步,在21天后,遇见那个自己一直心心念念的自己!
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