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有一位心理学教授,叫丹尼尔·威林厄姆,他长期研究大脑在学习时的活动。威林厄姆在一个教育杂志开专栏,把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介绍给中小学老师,并给老师们一些教学建议。
后来,他以这些专栏文章为基础出版了一本书,叫《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书里介绍了9个认知科学原理,提出相对应的教育孩子学习的原则。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讲过这本书,今天再来总结一下,先来说说这9个认知原理:
1.人类天生就有好奇心,可是却不擅长思考;
2. 事实性知识要先于技能;
3.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
4. 大脑不喜欢抽象的事物,喜欢具体的事物,所以我们应该用已经的事物理解新事物;
5.没有充分的练习,你不可能精通任何脑力活动;
6. 学习的早期和晚期的认知力截然不同;
7. 儿童在思考和学习方面相似点比不同点多;
8.孩子的智能上的差异可以通过持久努力来改变;
9.教学,和其他任何复杂的认知技能一样,必须通过练习得以提高;
一、人类天生就有好奇心,可是却不擅长思考;
小孩天生对各种事情怀有无比的好奇心,喜欢到处看一看摸一摸,可是你让孩子坐下来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多半非常困难。
我们在前面讲过蝙蝠侠效应,科学家让4岁的孩子玩一个复杂的开锁游戏,想让孩子坚持久一些,还得给他们戴上蝙蝠侠头饰这样一个策略,帮助他们更有耐心的思考。
为什么会这样呢?
作者在这本书里讲到,这是因为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因为思考是缓慢的,费力的,不可靠的;而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孩子们都爱探索,然而仅仅有好奇心是无法学到知识的。
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
作者讲到除非问题恰好处,太容易让孩子感到无聊,太难则会让孩子避免思考,只有当问题正好落于学习圈才能让孩子认知的学习。
所以,想让孩子爱上学校,老师应该让学生在学校能持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愉悦。
那如何才能让学生在学校持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愉悦呢?
我们来看第二条。
二、事实性知识要先于技能 ;
学校教授的大部分知识属于技能知识,然而很多技能知识如果没有事实性的知识做铺垫是很难学会的。
例如:假如没有大量的阅读写作那么这个孩子是很难学会语法的。中文或许很难感受,英文就不同了,假如一个孩子英文成绩不好,多半语法也是学不好的。
但是,事实性的知识学习大部分不是在课堂,而是在课外。
所以,针对这一条原理老师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弥补学生课外缺失的背景知识。
三、记忆是思考的残留;
解决问题是需要大脑里有知识,然而很少有学生喜欢课堂上那些无聊的知识,如乘法口诀,历史发生的时间,这些真的很难背的,然而为什么学生能记住电影里的情节呢?
这是因为电影里有故事,人类天生就喜欢故事,因为故事生动,有情节,能激活孩子的大脑。
所以,针对这一原理,想让孩子爱上学校,优秀的老师会把课堂设置得充满情节,有冲突,刺激孩子思考。
四、大脑喜欢具体的事物,不喜欢抽象的事物;
大脑天生不喜欢抽象的事物,而喜欢具像的事物,例如,你对一个从来没有见过必根果的人描述必根果应该怎么说,他是椭圆形的,外面的壳是硬的,里面的肉是白的,噼里啪啦讲一了批,可能这个人还是不知道他是个什么东西。
然而假如你这样讲,必根果跟核桃差不多,味道也差不多,吃了对大脑有好处,瞬间这个人就会明白必根果是什么东西,说不定就会去超市买一袋回来尝一下。
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应应该用孩子已知知道的东西来解释将要学习的知识。
五、没有充分练习,就不可能精通任何技能;
解决问题是需要记忆的,记忆一方面通过思考残留下来,另一方面需要通过练习才能长久存储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肌肉记忆。
例如,开车这一技能,新手司机上路往往手忙脚乱找油门找刹车,可是经过长久练习后,面对各种环境就形成条件反射,从容的应对各种环境。
然而,练习是需要思考的,非常费脑力;
所以针对这一原理,做作业应该少而精,低强底高频次。
六、学习早期的认知力和晚期的认知截然不同;
当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不然为什么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科学家梦呢?
然而,在这本书里作者讲到,让学生像学者一样思考是不现实的。
原因主要有三点:
1) ]科学家对专业领域有大量的背景知识;
2) 专家能从大量的信息中快速识别哪些信息有用,哪些信息无用;
3)专家可以对知识迁移;
以上三点都需要经过常年刻苦的训练才能完成,所以,让一个学生像科学一样思考是不现实的。
那学生如何才能成为未来的科学家呢?
答案是学习科学家的毅力,理解科学家已经研究出来的知识。
所以,在让孩子学习的过程多些理解,多些模仿,多给学生读读科学家的传记。
七、孩子在思考和学习方面相似点比不同点多;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有的孩子擅长通过阅读学习,有的孩子擅长通过看视频学习,于是有一种理论相伴而生,因材施教。
然而,在这本书里作者告诉我们,儿童在思考和学习方面相似点比不同点多,所以与其注重教学的形式不如注重教学的内容。
所以,让孩子爱上学校,学校应该提供符合孩子认知范围的生动的内容。
八、孩子智力上的差异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
过去我们认为孩子成绩好就像是中彩票一样,是一个家庭的运气,在这本书里,作者告诉我们,孩子的智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的。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看斯坦福大学卡罗尔·徳韦克教授的研究,德韦克教授30年前就开始思索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是遇到挫折,有些孩子能够屡败屡战、不断努力去克服困难,而有些孩子却会轻易放弃,甚至不敢去迎接挑战?
答案是这两类人拥有不同类型的心智模式,成长型心智模式和固定型心智模式。
成长型心智模式的人认为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自己的智能的,而固定型心智模式则认为成绩好是天生的,无法改变的。
那么这一认知是从哪里来的呢?
答案是环境,学生的这些认知大部分是从家长、教师和同学那里听到或是观察而形成的,所以对于儿童来说环境是能影响智力的。
那如何帮助孩子呢?
答案是学校要有一定的容错率,要让孩子知道,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试卷没有100分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有没有理解里面的知识。
九、教学和其它任何复杂的认知技能一样,必须通过练习得以提高。
最后这一条是针对老师的,我们会发现好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在这本书里,作者认为教学也是需要不停的提高的,老教师如果不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可能他的教学水平不比新教师好多少。
现在中国还处于城市化进程中,在城市里不断有新学校出来,新的学校大部分是新老师,有的家长可能会因为经验质疑新老师的教学水平,然而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应只以经验论英雄。
那教师如何才能提高专业水平呢?
作者认为提高教学技能应该增加以下点内容:
1)工作记忆空间;
2) 相关的事实性知识;
3) 相关的过程性知识。
以上就是让孩子爱上学校的九个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