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3 学习笔记(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

3 学习笔记(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

作者: 书一 | 来源:发表于2023-02-06 20:05 被阅读0次

一、建构主义的内涵

(一)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

“建构”源自英文construct,词意指人的思考或构思,具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建构主义凸显了人在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

哲学角度:(1)苏格拉底的产婆术;(2)18世纪哲学家维柯提出“正如上帝的真理是由上帝自己存在和组合之后才能理解的那样,人类的真理也是由人类行为的建构和塑造才得以被认识的”思想。(3)德国哲学家康德:主体并不直接接近外部实在,是通过内部构建自己基本的认知原则或范畴。(4)库恩:知识的获得基于个人的理解。

心理学角度:(1)杜威:经验是杜威哲学的核心概念。(2)皮亚杰:认知的实质是适应,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相互作用,从低级到高级发展。(3)维果:人的思维和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作用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4)布鲁纳: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二)建构主义的基本主张

(1)知识观:不同的学习者对同一个命题会有不同有理解,理解只能由个体基本自己的经验背景来建构,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科学知识包含真理性,也不代表其是绝对正确的答案,它只是对现实一种更可能正确的解释。

(2)学生观:先前的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文化的背影之下的个体,因此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具有现实意义。

(3)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建构过程具有三个特征:第一,学习者的主动构建;第二,学习的社会互动性;第三,学习的情境性。建构者认为知识并不是脱离活动境而抽象地存在,知识只有通过实际情境中的应用活动才能被人理解。因而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活动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4)教学观。教学是激发出学生原胡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生长”,以促成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的活动。一方面,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处理信息的工具以及适当的支持,激发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学评价的重点也不再仅仅聚焦于学习结果,而是更倾向于评价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

(一)钟志贤:(1)教学就是创设有助于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2)要创设有助于交流协商、知识建构和知识协作的学习共同体;(3)要重视学习者的社会叁与,强调真实的学习活动和情境化的内容,创建实践共同体和实习场,以使学习塲民学知识和能力具有远迁移力和强大的生存力;(4)知识的掌握不能以现成的、孤立的方式进行,掌握复杂知识需要掌握组成系统形式的知识的不同方面,必须重视知识的多元表征;(5)利用情境原则,设计支持隐性知识学习的环境,使学习者能潜移默化地领悟所学的知识。

(二)何克抗:(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明确“以学生为中心”。(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4)强调对学科环境的设计;(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6)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的建构。

(3)洪贝恩:(1)提供有关知识建构过程的经验;(2)提供多角度的经验和评价;(3)将学习嵌入现实情境中;(4)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处方 性和发言权;(5)将学习融入社会经验中(协作);(6)鼓励使用多种表示方式;(7)鼓励对知识建构过程的单调。

情境越真实,学习效果越好。

三、如何开展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聚焦于CLD

CLD框架构成:由情境、任务、桥梁、小组、展示、反思六大要素构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 学习笔记(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vyl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