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建构主义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读《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十二)

建构主义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读《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十二)

作者: 苦读的刘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8-12-28 21:54 被阅读0次

认知发展的途径之一就是“学习”,教学者只要掌握了“学习”的原理,就能懂得如何设计一场有效的教学。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老师告诉你知识,然后记忆知识。而是需要在“特定环境”下,经学习者主动探索,经过特定对象、所需资料的辅助后,重新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这里重点强调了环境、协助者、互动和认知建构。那么给予培训设计的启示有以下几点:

以学生为中心,激发旧认知,链接新认知。强调了每个学员都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培训者要理解和激发他们本来就有的水平,引导进入更高的水平;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为“顺应”和“同化”作用创造条件。比如合作开放的学习氛围就更有利于顺应作用;充分的互动和提供必需的学习资料。助推教练、组长、同学等角色的设置以及各角色间的充分互动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发展,因为建构主义认为认知来源于人与外在环境间的互动,这个外在环境包含了人、事、物;教学要围绕“建构认知”展开,才能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否则学生学了就忘,也不会付诸实践。认知建构成功意味着学员清楚所学内容的本质、规律、与其它事物间的联系等。可以通过提问和测试手段了解学员认知建构情况。

基于建构主义的课程设计法,步骤如下:

1.围绕学习主题,根据学员所需认知与原有认知之间的差距,建立课程概念框架;

2.通过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旧认知;

3.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培训师可以提供一定的资料、工具帮助学生实现认知提升;

协作学习:组织小组讨论,各自阐述观点、想法、感受,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建构新知。

4.让每一个学生发言、老师点评,引导正确的认知建构;

当然,建构主义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因为他只注重了学习提升的层面,而忽略了现代更关注的行为和育人层面的提升。吸取了建构主义的精华,根据新时代需求又进一步发展了新的教学理论:聚焦解决问题、激活旧知、展示论证新知、应用新知、融会贯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建构主义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读《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十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hy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