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打算写篇像样点的文章,临下笔却毫无头绪,一筹莫展时,不经意间就打开了火山视频app。也许正值深秋吧,秋收话题好多:有抱怨彩棉机开的太快,采收不干净;有抱怨收割大豆开仓不见粮;有抱怨苹果卖不上价;
看了一会,不禁喟然长叹:农业变化真的好大!农业向来是劳动密集型的,但很多农产品种植和收割环节,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采棉花有采棉机,收大豆、花生、玉米都用收割机,处理秸秆、秧蔓用可以粉碎打捆的粉碎机……,这些都不再需要大量人工了。
劳动效率上去了,生产成本降下来了。但是,依然有很多抱怨,应该归因于三个方面:第一是机械自身还存在不足,需要改进。像收割大豆出现收的大豆没有入仓,却撒到了地里面的情形。第二是人为因素,机器老板只顾自己赶速度多赚钱,损害了地老板的利益,采棉机是按照采收的亩数收钱的,机器走的越快每天的收入越高,但是只有机器走的慢些,才能采收干净,而采棉机开的形同飞机似得,难免有很多棉花被漏采,只是这样专门利己毫不利人,能长久么?第三方面是人心不足,总说农民苦,不赚钱。不否认那些主要靠人工劳动的农产品种植确实很辛苦还没钱赚,但像棉花,基本脱离人工了,每亩亩产约400斤,每斤收购价9.3元,毛收入也三千七百元左右,况且动辄都是上百亩的种植,一年收益三十余万至上百万不等,又哪里不赚钱呢。
现实中,很多田地撂荒了,太多的农民种地赚不到钱,索性不种了。我一直打算流转几百亩土地耕种,但亲朋好友没一个赞同的,措辞惊人的一致:谁种谁赔。我对每一个稍有意向的农产品都进行成本和收益等方面的核算,像种植丝瓜、白芷,在不计人工成本的情况下,每亩均能收益三五千元,但是只要加上人工,正常年景能保本就很不错了。
今天看了视频之后,就想,种地摒弃人工,采用全程机械化,风险就小多了。但是全程机械化只是降低种地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还需要考虑市场供需状况和流通环节的畅通,供大于求就不赚钱甚至亏损严重,像今年的大蒜,还有苹果,都是供应大于需求;需求大于供应时,会形成价格持续攀升,种植的农产品呈现这种状态,想不赚钱都难;流通环节也很重要,很多农户都是因为缺少将农产品流通出去的渠道,只能坐等收购商上门,一旦年景不好,收购商不来,就只有倒掉甚至让农产品烂在地里。
市场机制下,物以稀为贵,且酒香也怕巷子深。在种植农产品之前,对选取的农产品的可机械化程度要作为一个重要指标考量,尽可能摒除人工;接下来就是要对市场进行深度调查,所选取的农产品尽量不要太大众化,尽可能是市场稀缺的;接下来就是不要以为“酒香不怕巷子深”,再有前景的农产品,在种植之前都要深度挖掘产品流向,弄清是食用,还是药食两用,或者另有用途,并相应的提前找好买家,有不少的APP可以实现这一功能。
想要依靠种田实现财富自由,还需要关于降低成本和提高产量等方面的细致的工作去做,总之,凡事不会一蹴而就,准备充足再付诸行动,才会最终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