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日常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以下情况:
1.当看到其他人(尤其是同龄人)的成功时,心里产生紧迫感,不断反问自己:我怎么还没成功?
2.空闲时,本来计划好今日需要做什么,但拖延犯懒,迟迟不完成,总想着明日复明日;
3.自身经济紧张,内心想要更好的人生,但面临现实,总觉得深感无力。
如果说,有过上述情况,那么恭喜,你也在焦虑中了。
当焦虑来临时,不妨试着用下面方法赶走它:
1.放平心态,接纳自己
焦虑会让我们心情沮丧,甚至陷于自我怀疑的深坑,无法自拔。
长此以往,我们就陷入了“产生焦虑——不知道怎么做——我果然太差劲”这样的死循环中,
这样的死循环反而对我们避免焦虑、实现目标没有任何好处。
所以,当焦虑来临时,不妨先接纳自己,给自己大脑传递这样的想法:
“是的,这个项目我还没完成,我需要花费时间”,“是的,他成功了,我相信自己做完也会成功”……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我们再接着考虑下一步。
2.放下手机,思考人生
我们产生焦虑后,大部分人会用手机去搜集相关信息,或者再次关注焦虑的内容,当我们发现时,时间已经偷偷溜走了。
本来我们可以用这些时间去完成任务,但是就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有时为了转移此时的焦虑,我们也会借助手机去打游戏、看视频、浏览小说来让自己“躺平”。
可是,这样真的有用吗?
好像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会在玩手机的时候一心多用,大脑还停留在焦虑信息中,结果可能没打赢,小说也没看几页。
所以,产生焦虑时,不妨放下手机,给予自己思考的空间:
我到底想过怎样的人生?
这个任务我还需要怎么去做就可以完成了?
我想要在未来学习点什么,又需要怎样去完成?
为了完成我们目标或梦想,今年/本月/今日我需要完成什么?
以上问题是从我们的人生规划、兴趣爱好、目标管理等角度提问,当这些答案我们思考出结果,相信距离我们实现目标不远了。
当然,关于人生规划不可能短时间想好,那我们不妨想想:“我现在处于迷茫期,为了确立我的梦想,需要尝试什么或者学习哪些技能?”。
相信这样的问题会让我们对于人生更加明确,对于当下的焦虑有一定的解决思路。
3.分解目标,坚持行动
这一步是解决焦虑的关键,请在焦虑来临时务必行动!
当我们根据人生规划明确知晓要做什么,接下来就请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具体到每日。
每日目标可以在前一天建立或者今日早晨,用一张便利贴进行记录,按照重要程度和时间紧急进行今日时间的合理规划。
完成一项便划去一项,打对勾也可以,当全部划去时,内心会产生无限的满足。
行动往往是缩短我们与目标距离的最短途径,尤其是产生焦虑感的时候。
说白了,有时候焦虑感的产生是因为此时的我们太闲了。
因此,为了避免焦虑信息充盈我们的大脑,不妨在其产生的时候就立马行动起来。当我们忙起来时,你会发现,刚刚的焦虑已经消失了。
而且,我们的梦想实现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不是当下短期就可以,所以我们需要把目标坚持下去。这个过程可能很长,需要我们做好长期坚持去做的心理。
“半途而废”、“量变产生质变”,这些话我们都听过,细细想来,这不就是坚持的变式表达么?
网络上曾有句经典的话:“为什么我学过这么多道理,却仍过不好这一生?”
有时想想,我们学到的道理,放在自己身上,我们真的有去做么?有把这件事坚持到底么?
我们都听过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他在成功之前不也是坚持画了一千个鸡蛋么?
所以设立好目标之后,就请坚持去完成他。
如果觉得需要他人监督,可以加入复盘群或打卡群,当你看到别人在群里发复盘时,回想自己的一天,目标完成了那么多,为什么不晒出来?
所以,迷茫焦虑时,一个字,做就完事了!
Just do it!
4.分享交流,总结反思
有时和他人聊天、分享会使我们的焦虑感减轻,当然,写日记、外出跑步都是不错的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即可。
先说分享,分享即交流。
萧伯纳曾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
分享会让我们的眼界不再拘泥于眼前,交流是扩宽眼界的方式。
请不要在意“如果我把我的焦虑说出来,会不会是传播负能量啊?”这种想法,不要在意。
换个角度思考,我们和他人分享此时我们遇到的焦虑,会不会对他人来说是一种借鉴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而且,这种交流有时还可能会加深彼此的友情。
如果实在觉得打扰他人,那么不如写下来,在写的过程,焦虑会随着笔的移动停留在纸上,相当于放到了垃圾桶里。
最后,请不要省略或忽视总结反思。
当我们完成一定的目标,需要回过头来复盘,反思自己这阶段遇到的问题,思考下一阶段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不要觉得反思不重要,,它是来帮助我们调整前往梦想的航道。
如果走错了路,偏离了轨道,这不是距离目标更远了吗?
当有焦虑时,我们就可以拿出我们这阶段的总结,看到自己已经完成的目标,心理也会产生满足感,降低焦虑。
阅读完以上4种方法,可能你会觉得这些是老生常谈的话罢了,类似的方法多了去了。
想提醒大家:所谓的老生常谈,不就意味着大多数人都用过,并且说好么?这么行之有效的方法,1篇不久够了吗?
所以,读完之后,就请放下手机,立即去做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