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5-07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件作品

2019-05-07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件作品

作者: 张奕StellaZ | 来源:发表于2019-05-07 23:03 被阅读0次

    五一长假没有闲着,跑去苏州听了两天的美学课堂。之前在混沌课堂上听到了朱青生的美学大课,对美学的陌生感立马消灭,相反还激发了我想要进一步了解的兴趣。

    带着兴趣的探索就是这样美妙,从最初的对西方文化的怀疑转而去学习国学,然后又从国学转而探寻到古希腊哲学,进而对人类的文明和科技发展渊源和未来走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切的探索都是为了生活,学理工的我不会轻易走向宗教,但却不防碍我去了解,各大宗教都有了解和体验。然而人性的复杂,又让我有想要去学习心理学的冲动,兜兜转转一直都在理性的范围内徘徊。

    引发我对艺术的关注是因为哲学院的教授都不约而同跑去艺术学院了,这引发了我的好奇,也激发了我的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这个变化意味着什么? 时代变迁的必然产物? 还是哲学家思想的必然趋势? 

    艺术包括文学、音乐、绘画、建筑、雕塑等等。为什么艺术家通常都多愁善感? 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麻木? 为什么说平淡无味的生活让人遗忘? 为什么霎那间的感动、喜悦或者悲伤却永驻记忆? 艺术为什么不仅要表达美还要表达丑, 不仅要表达喜悦还要表达悲伤、还有伟大和渺小? 

    以下是课堂笔记(原北大哲学院现北大艺术学院院长彭锋教授),也是对我而言新的内容: 

    1. 首先艺术是人工的,相对自然而言。 
    2. 美学是比艺术更加宽泛的概念,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感觉、美和艺术。艺术是美的结晶,如文学、建筑、音乐和绘画作品。
    3.美学是用思维研究思维之外的事情。美学又叫感觉学,感觉分内感官和外感官。思维与内感官之间有一个地带叫直觉。
    4. 美学有麻木化的倾向。丑的作品不美,但符合美学。美学是一种感觉,激发人的感觉的学问。
    5. 东西方的艺术作品也显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如绘画,西方要么有图像没有思想,要么有思想没有图像;但中国绘画写意,诗词具象。
    6. 现代分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只有当愿望这个领域被开发出来,才会有审美经济。审美化是现代化的后一阶段。
    7.在审美化时代的带来,做一个好人远没有做一个美人有吸引力。颜值即正义。
    8.然而当所有女人都变成了范冰冰,这个世界也就变成了美的荒原,美这时候就变成了丑。
    9.彭锋教授认为,过去我们追求真善美(知识哲学),他倡导行动哲学 (爱、生、乐)。To Love,To Create, To be happy.  
    10. 彭教授认为,人生哲学从知识哲学向行为哲学的转变,也符合后现代审美化的需要。原先人和艺术是分离的,人是欣赏者, 艺术作品是被欣赏的对象。纵观整个艺术史,艺术似乎发展到了尽头。然而,如果把欣赏的对象转向人本身,那又为艺术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那就是:美好的生活就是每个人都可以真正做自己,与金钱和名利无关。我们的人生便不是产品,而是作品

    我不禁要为彭教授的最后一句话拍案叫绝了。在美学领域,东西方似乎有望率先达成统一,那哲学领域还会遥远吗? 想想都很激动。 

    本文为混沌大学2019.5.3-5.4《美学思维》课堂5.3日笔记。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5-07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件作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du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