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6月,在杭州的陆家巷中,初夏的清风吹过弄堂小巷,空气中有随风而来的花香,这个江南最好的季节,一个女孩呱呱坠地,她的一生也如这江南初夏的花,鲜艳过后又迅速凋零。
这个女孩便是民国才女林徽因,她的名字是林祖父所取,原叫“徽音”,取自于《诗·大雅·思齐》: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后因与当时一位男作家同名,才改作:徽因。
林徽因林徽因的父亲是林长民是当时翘楚,两次出国留学,后投身辛亥革命,革命胜利后一度官至国务院参事。家境优越,家风开放自由,林徽因也自小能读书学习,沉淀了很好的文学基础。
1920年,林徽因十六岁,当中国大多数的女孩还在落后的传统封建思想下不能读书甚至裹脚的时候,便随父亲走出国门,游历欧洲,见识了西方的哲学、文学,并在欧洲的家中林父交游甚广,且皆是名人精英,在家中客人的谈论话题中,文学、哲学、经济等等涉猎极广,林徽因在潜移默化中汲取了养分。
这样的家世和机遇,让原本才华横溢的林徽因早早成名,后人被人称为民国第一才女;
爱情里的浪漫与安稳,她选择了后者。
但很多时候婚姻并不等同于爱情,放弃了徐志摩不过是把柴米油盐给了梁思成,林徽因心中的初恋的浪漫诗意都给了徐志摩。
徐志摩说起林徽因必然要提到的一个人就是大诗人——徐志摩。在林徽因去欧洲的时间里,遇见了比她长7岁的徐志摩,徐志摩当时留学欧洲,与林徽因父亲是好朋友,便时常来家做客,一来二往间这位风流倜傥,才气过人诗人徐志摩便闯进了16岁的林徽因心里。
他们一起读书、畅谈,雪莱、拜伦、济慈两人诗意的人在诗意的世界里,情犊初开的林徽因开始崇拜这位博学多才的大叔,徐志摩也深深陷入到对林徽因的迷恋之中。
徐志摩是个诗人,浪漫多情,甚至绝情,在于林徽因交往那段时间,原配夫人张幼仪来到欧洲与其同居。
在徐志摩眼里张幼仪不过是他此刻追求林徽因的绊脚石,不久张幼仪怀了身孕。
他说:把孩子打掉吧。
她小心翼翼轻声说: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
他又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她无声哭泣,徐志摩却坚决离婚。张幼仪的悲剧是徐志摩给的,包括后来的陆小曼也证明了徐志摩是个好诗人,但绝不是好男人。
林徽因看到这样的徐志摩,让她想起了自己母亲,也是被自己的父亲喜新厌旧遗弃了母亲,从小她便目睹母亲悲剧。她不愿做这样的人,也不会接受一个这样男人,林徽因想要的是一段完整的。纯碎的属于她一个人的爱情。
在林父的介入下,林徽因与徐志摩断了往来,不久便回国,与徐志摩不辞而别。
梁上是君子,林下未必美人
林徽因与梁思成回国后她如愿以偿得到了她一心想要的爱情,嫁给了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可是她却没有给梁思成一个纯粹只属于他一个人的爱情。
说起梁思成其实他比徐志摩还要早认识林徽因,早在林徽因14岁时,梁思成随父到林家做客,便认识了林徽因,只不过当时两个人都还小罢了。
林徽因回国了后,林家和梁家便有意联姻,而恰好林徽因与梁思成志同道合二人开始投身于建筑事业,情投意合之下便促成了这段婚姻,1928年3月,二人正式成婚。
后人把林徽因与梁思成婚姻爱情传的过于理想化了,梁上君子,林下美人,金童玉女,实际上二人的婚姻并没有世人说的那么美满幸福。
林徽因一身灵气,追求诗意与浪漫,美丽、活泼、聪明;梁思成从小冷静而敏捷,踏实沉稳。一个是孤烟大漠塞北,一个是杏花烟雨江南。性格的迥异给两个人的婚后生活带来了很多的矛盾。
梁思成一生对林徽因算是极尽宠爱,把一生能给的包容宠爱都给了她。而林徽因对梁思成的爱并不多。
林徽因常年患有肺结核,低烧、咯血伴其一生,是现实版的林黛玉。在战时的乱世里,梁思成带着林徽因逃难,薪水大减,梁思成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病中的林徽因,他把身边钟爱的派克钢笔、手表都一一当买了,换钱买吃用给林徽因补身体。梁家的大少爷承担着所有的家务,甚至学着做一个护士,为林徽因打针。
从1940年飘零到李庄之后,林徽因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曾经飞扬灵动的少女,此刻已然是形销骨立的老妇人。但是梁思成对林徽因的宠爱从未消减,不论她才高过人红颜如花,还是人老珠黄疾病缠身。
梁思成林徽因一生心里都装着徐志摩,面对金岳霖的爱林徽因只是拒而不绝,甚至曾当面向梁思成表达过对岳的爱。
梁思成只说:徽因,你幸福就好。
谁又听见他心碎的声音。
1921年林徽因与徐志摩不辞而别,十年后,徐志摩在前往看她讲座的飞机上出事而死。林徽因也说:他便是活着,我待他也是不能改的了。林将徐失事飞机残骸保留了一生,并且就在她和梁思成的卧室里。
说到底林徽因一生并不属于梁思成一个人,而在林徽因再世时梁思成把一切都给了她。后来也有人说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娶了林洙是对林徽因的一种报复,这已经不可考证了,一切过眼云烟后我想梁也未必有这样的想法。
只是在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婚姻里,我们看到的是林徽放弃了大诗人徐志摩也拒绝了为她终身未娶的金岳霖,选择了梁思成。而刚好梁思成对她宠爱无比,成为了一段佳话。
金岳霖一生在林与梁的生活中,梁家搬到哪他便跟到哪,逐林而居的他曾写下一副对联夸赞林与梁的婚姻:
梁上君子,林下美人。
可是在这段爱情或者说是婚姻里梁思成与林徽因并不是平等的。梁思成把一生一切都给了林徽因,为了她做了那么多;而林徽因只是做了一个选择,就让世人觉得梁思成是多么的幸运。
我却觉得不是梁思成幸运而是林徽因幸运。林是为智慧而理性的女子,她懂得选择最好的,却并没有把自己的最好的给梁,抛开其才华与艺术、建筑成就,于婚姻林并不是个好妻子。
前几天当我慢慢开始不再钟爱简书的时候,简书在万圣节给了我一个回头漫步的糖果,一颗小星星,说实话当我一天后才打开简书看到工作人员发的简信,没有之前的激动与喜悦了,数据与我而言貌似再也掀不起心中的涟漪,我亦不知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好与坏写文这种事“得失寸心知”。
更一篇其他平台发过的旧文,总要对得起这个认可。片面角度个人拙见,若也有人读,请林粉勿喷,梁粉也不必赞。
还是那句话,安静写文,不喧哗,自有声;缺砚一方,在此蘸墨写字。
网友评论
首先,林对梁说自己喜欢徐志摩,这件事在两人生前并未为大众所知。是两人去世后,梁的续弦林洙在《梁思成,林徽因与我》中写的,可是,前人已死,死无对证。
再者,林梁携手走过风风雨雨已,从来不是梁思成一个人在付出,林徽音为家庭,为子女,乃至
她热爱的建筑事业,贡献良多。
在两人订婚之前,梁出了一次车祸,导致终生跛足,林悉心照顾,这次车祸反而坚定了两人在一起的决心。
林梁,是我所能想到的爱情最好的模样,他们有共同的追求,谁也没掩盖谁的光芒。梁婚前问:“为什么是我?”林说,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她真的,用了一生去爱梁思成。
所以林去世后,梁很快就再娶了,貌似过上了很烟火的幸福生活。
林美人在生活上,确实是不同凡人,爱上是幸,也需承担遗憾。有人说她作,不过,人家作得起。
第二,所得到的结果可以出自自己文中的探讨内容,但是必须有逻辑依据。
第三,客观问题,不能以过于主流的思想情感去揣测。更多的是以逻辑阐述观点,而非以自我标准划分人物。
文中揣测多于逻辑探讨结果。而且,以情感方面为主。不能说是客观。
人物,不是只有情感,更何况,情感方面更不能用客观的角度阐述清楚。
不爱是没有办法解释清楚为什么不爱的,这方面没有任何逻辑可言,所以到最后只能以记录方式为主记录下来。
所以,结论是,这篇通篇不客观。
建议作者看那些历史典故的书籍,我之前看过的一本历史名词典在前头的序就注明了,内容以学术界为主,尚有定论的,以定论为主,尚未定论存在争议的,以不同种假说扩展开来。
堂主雌雄难辨,均有可能。
若为男,你性格中理想化的成分太多,对爱情追求完美,可能在文学的世界里驰骋很远,现实的世道里行走不余,没有深爱过,如深爱过不会出此言论,现实里同甘共苦共同追求理想为国为家甚至为世界他们的情谊早已超越单纯的爱情...
若为女,你未婚。如果你已婚对家庭对子女做多很多的付出,以同理心也断然说不出此类言语。
不论怎样,放胆去读书,自由去思考终归是好的。也看到一个小典故,感谢🙏
我说好好的林徽因怎么就成了不美人?
好好的爱国体弱又成了梁思成屈尊降贵
看样子写文章不可不从实啊
何况是这样的历史人物
何来不真实之说?
赞同者远远多与论是非者。何况本就从一面角度论之。
评论太多都没回,今天刚好打开软件,看到您的评论。
回复一下,不争不论,更不要把思维固话,把人物美化,各自理解。谢谢阅读。
但这篇文章有点主观臆断,有点地方真的不切和实际,不能写成白落梅的那种感觉,不是事实,有些事情不是这样的,不能按想象的来。
但是 我依旧挺你 觉得你说的很对
自来就不喜欢林徽因 自己有毛病还不让人说了?有些人可太清高
打了一堆,算了。
是是非非也是他二人的事
天大的委屈 梁思成一句我心甘情愿
再多的不平也就哑了声
他愿咽这种苦果
必是有更大的幸福支撑着他
笔者反复说 林没有把最好的爱给梁
什么又是最好的呢
我猜梁思成知道的不会比笔者少
总不明白为什么后人要拿他们的感情生活说事,而忽略了他们为中国做出的贡献。这又让我想起了社会过于关注某些明星,却无人关注一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学者等。
可你说她逃亡路上一路生病,得梁思成不嫌弃,他为她做许多事。那是因为林徽因值得被爱,夫妻难道不该同患难吗?他是公子,她何尝不曾是天之娇女。她得肺病,梁思成也曾因车祸,腿脚不便,身上疾病众多,所以何曾只是林拖累了梁,她怎就算高攀。林徽因一路上也是吃了许多许多苦,才落下病因。
他们就是爱情。梁上君子,林下更是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