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步入社会处于实习期的96年女孩郑某,一个月工资3000元,家庭条件一般,但是为与同事攀比,用多个信用卡付了车的首付,金额高达六万元”;
“首次借款500元,最终欠网贷平台三万元的大学生李某,无偿还能力,迫于催债人的压力,最终和父母坦白了”;
类似的新闻还有很多,更为严重的是借网贷走投无路自杀的,误入歧途真的可惜。
走向不归路的起点多数是从接触“校园贷”开始。
一般来说,校园网贷途径可分为三类:
本地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如“某来贷”等提供的借款服务;
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如“趣某期”等,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
还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业务。
校园贷的两大套路分别是,“砍头息”原则,比如你借一万块钱,如果约定利息是5分,实际拿到手只有9500元,却要按照10000元来偿还本金和利息;
以及“说收款就收款”原则,即还款利率随意上调、还款周期随意缩短。平台说的算,你还不上钱的时候,他们就会电话骚扰、威胁你的家人、朋友,甚至可能曝光你借贷时提供的“裸照”,把你的生活搅的一团糟。
在校园网贷平台里,大学生只需网上提交资料、通过审核、支付一定手续费,就能轻松申请到一笔信用贷款,用来超前消费。
有的学生负债金额较小,他们仅在一个或者几个平台借贷,有能力靠自己的生活费还清贷款;
而有的学生负债金额很高,他们在多个平台贷款,拆东墙补西墙,正是因为这种“裸贷”,校园成为网贷的收割场。
众多网贷平台,给大学生借钱提供了便利,无形中不断助长他们的消费欲望。
化妆品、球鞋、手机出新款,能分期则分期,一定要买;经常和同学三天一小聚、五天一大聚,人情往来这些事,一处不落;当然还有抽烟、恋爱等开销。
其实,各个方面汇总一下,每个月开支完全超过父母给的生活费。
但是低门槛的贷款和超前消费观让他们没有消费概念,不清楚自己口袋里到底有多少钱。
同时,平台宽松的审批以及超出个人还贷能力的放贷额度为借款人埋下隐患。
全国90后人数达1.75亿,其中人均负债近13万元,分期一时爽,一直分期负债的雪球恐怕就会越滚越大了。
年纪轻轻不要太放纵自己的欲望。
这篇推文的灵感来源于#我和我的十一假期账单,花出了春节的感觉#这个热搜。
涨过工资的人都要放弃使用花呗、信用卡了,何况没有收入的学生呢?
消费之前先问一下自己:“新款商品对我的吸引力怎么那么大;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消费,真的值得不计后果的实现么;我到底是物质还是无知?”
在生活中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尽量理清自己的财务,制定一个合理的支出规划,不要高估自己的自控力。
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活在当下,如果只是一味的“超前消费”,那有没有想过,未来的你会后悔?
奢侈品可以买,但是不能借钱买,更不能凭白无故接受别人的“馈赠”,想要的必须自己通过正规途径努力获取。
茨威格《断头皇后》里面说“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作为一名学生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学习,不要大手笔挥霍青春和人民币(富二代绕路)。
接触网贷的学生要第一时间告知父母,让事情处于可控范围内;没有接触过网贷的学生,根本就别碰,踏踏实实享受自己的校园生活,多学知识武装自己,不要让以后的自己成为被催债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