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视频的时候,看到了王朔。
说实话,我对这人没什么了解,于是就产生了好奇,这人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
原来,他活成了自己,也成为了每个人的梦想。
“人都是顽固不化和自以为是的,相安无事的唯一办法就是欺骗。”
这句话我想了读了很多遍,越读越感觉有道理,就想着写写王朔这人,加深一下对他的了解。
01
王朔今年五十多岁,这个年龄也算得上老头了,相比年轻的时候,收敛了很多锋芒。
“你们公众媒体极其恶心,把私人谈话登出去,恶意中伤别人。”
这句话是记者在采访他时说的,这不是他第一次怼记者,也不是第一次怼人。
他看不惯的事情会怼,看不惯的人也会怼。
金庸,余秋雨,曾国藩,鲁迅都曾接受过他的炮火。
“我想做自己,讲真话,不为别人而活。”
有人说他是一个纯粹,简单的人。
也有人说,他就是一粗人。
但是这些都不能影响他做真正的自己。
从那次记者事件之后,他就意识到讲真话变得越来越难了。
慢慢地他成为了圈子里的圈外人,很少在公众媒体露面。
记者们也知道他的脾气,加上之前的事情,也少有人去采访。
在他的书《致女儿》中,他说“退出是为了更大型更招摇地进入。”
这一退出就是十五年,十五年后他带着新作《起初·纪年》重新回归大众视野。
在没有出版商推广的情况下,两次加印,畅销几十万册。
要知道,每一个作者,在新书发布的时候都会进行宣传,以确保自己的新书能够有足够大的曝光。
这也成为了出版圈内的一个默认流程,但王朔的新书在没有推广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就连出版商都傻眼了。
新书发布的第一天,就登上了微博和抖音的双热搜,成为作家圈的一个传奇。
大家都在等着王朔,等着敢讲真话的王朔,等着真实的王朔。
02
王朔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
军人出身的王朔,由于父母繁忙,他跟哥哥就成了幼儿园的长托。
由于经常不见爸妈,甚至一度忘记了父母的样貌。
等到十岁,好不容易家庭团聚,还没来得及体验幸福,就被令人窒息的家庭氛围压迫的想要逃离。
军人出身的父母,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
犯了错,父亲经常下死手打他,被打的他只能用双手死死的护住重要部位,然后期待老天让父亲尽快停下来。
在父亲这里缺失的父爱,母爱的阳光也从未洒向过他。
母亲是一名军医,那时候一门心思放在工作上,从未给过王朔该有的关心和照顾。
带着对母亲的怨恨,他偷偷把自己的名字从王岩改成了王朔。
童年缺失的母爱,也一度成为横梗在母子之间的心结。
十五岁的时候因为打架,进过监狱。
二十多岁,落魄到需要靠朋友接济度日。
作为一个北京土著,就连房子都需要朋友的帮助才能买下。
在一次采访中,他说:“我是吃软饭出身的,我的房子是徐静蕾买的,我就是软饭硬吃。”
听起来有些戏谑,但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
三年后,他凭借小说改变的500万稿费,荣登07年作家排行榜首位。
事后他说:“这辈子不会再为钱写东西了,要为自己写点东西。”
他的作品捧火了很多演员,像白百何,姜文,葛优,张国立等现在的一线大咖。
他的作品影响了一代人,也因为他的言行也改变了一代人。
陈丹青在《退步集续编》中写到“王朔对九十年代太重要了,他颠覆了整个1949年后的文艺腔。”
是啊,他的京话文学,接地气的语言,让大家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的王朔。
03
每个人都想活成王朔,却没有勇气活成王朔。
这个世界说真话太难了,为此王朔消失了十五年。
其中的故事我们不得而知。
他说:“喜欢耍嘴皮子的人,总会用另一种形式去表达。”
十五年之后,他带着作品回来了,大家也给予了热烈的回应。
王朔以他独有的个人魅力,再一次震惊了出版圈。
他怼金庸,骂余秋雨,调侃鲁迅。
他说出的金句无数,句句犀利,直戳人心。
他坦然说自己是软饭硬吃,就是一流氓。
他也说我有自己的原则,错了我会道歉,做对了也不沾沾自喜。
帮过我的,我会记在心里,对方犯了错,我也会毫不犹豫开怼。
这个真实的王朔,曾是每个人的梦想,他的文字也曾治愈了一代八零后。
我喜欢王朔的性格,年轻的时候说出了很多年轻人不敢说的,做了很多年轻人不敢做的,当然了他也承受了很多痛苦。
我不希望每个人都是王朔,只希望身边能有几个王朔,犯错的时候有人敲打,做事情有原则,内心丰富且不受外在影响。
资料有限,就写到这里了,不知道你能不能感受到王朔的真实,我能做的也只是把过往的资料整理。
希望大家也能活出真实的自己,人生只有一次,我们要做的是活成自己,而不是活成大家心目中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