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2019年阅读笔记——《改变,从阅读开始》

2019年阅读笔记——《改变,从阅读开始》

作者: 魔女琪琪的杂记 | 来源:发表于2019-02-18 10:07 被阅读55次

我们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2019年我的生活也从阅读开始。

今天开始,我将阅读刘永新的《改变,从阅读开始》。

书籍其实是选编了十九位智者的演讲稿,以及部分文章摘选。作者都是学贯东西,出入佛老的大人物,他们从儒家、佛家、道家等不同角度,对中国文化集中解读,告诉我们同一个问题,什么是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道。

有人问智者:“为什么这里除了我,每个人都这么快乐?”“因为他们已学会在每一个地方看到善和美。”智者说道。“为什么我在每一个地方都看不到善和美?”“因为你无法在内在看到的,也无法在外在看到。”

作者希望,我们能从《改变,从阅读开始》中选编的文章中,认识自己的内在,找到生活中的真善美。

当我们自己改变了,一切似乎都改变了。——亨利·弗雷德里克·阿米耶尔

刘永新,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顾问。

他是近年来推广阅读的“第一人”。

阅读本书前,我在来源于人民日报文章链接中看到了刘永新的《改变,从阅读开始》文章。

http://cul.china.com.cn/2012-01/06/content_4744021.htm

他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文章中几个有意思的地方是:

1.为什么犹太人有数不胜数的杰出成就。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连《货币战争》书中都说犹太人掌握着当今世界的金融命脉。因为他们嗜书如命,将阅读置于很高的地位:每4500个犹太人就拥有一个图书馆;在以色列,平均每6个人就订一份英文报纸;犹太人会在书上涂一层蜂蜜,让孩子一生下来就知道书是甜的,他们还喜欢将书放在枕边。这种对书的迷恋和敬畏之情,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2.中国的大学生在大学读什么了?

据复旦大学的一个调查:大学生阅读本专业经典著作的只有15.2%,阅读人文社会科学经典著作的仅有22.8%,阅读专业期刊的只有9.3%,阅读外文文献的更是只有5.2%。而美国的大学生,平均每周阅读量至少是500页。那美国的大学呢?不是满堂灌,不是学生“课堂上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美国的大学首先是重视阅读,在有了共同语言的前提下再进行接下来的课程,这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对话。而我们的老师甚至二三十年来都拿着同样的备课稿去给学生们讲课,这被人戏称为“拿着一张教育的旧船票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

在美国读大学的小侄女,每次通话都是跟我们说大学好忙,好多的功课要写,好多书要读。这与中国学生旷课打游戏的悠闲大学生活截然不同。

曾经有一位儿童作家这样说,我们种一棵树的目的是什么?我们需要一张桌子,可以种一棵树。但是,如果种一棵树只是为了制作一张桌子,就忽视、蔑视了一棵树的价值。一棵树,当然可以是一张桌子。但是,同时它可以不使水土流失,是一道好风景;是一片浓荫,可以让人遮阳避暑;可以让孩子玩耍,可以拴一根长长的线,让风筝在天上飞;可以让鸟鸣唱、筑巢;可以花团锦簇,果实累累;可以千秋傲立,成为沧海桑田的见证……这就是种一棵树的价值。阅读就是种树。阅读的价值就是一棵树的价值。

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一个问题的答案,那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中国人到底有没有信仰?

个人认为,中国人看似一盘散沙,毫无信仰,但是中国上下五千年以来,有一种渗透骨子里的文化信仰

在书中,辜鸿铭的文章中给出了最准确的答案,这个答案让我热血沸腾。

首先,他告诉我们,典型的中国人的特征是什么?

“温良”。

真正的中国人或不免于粗鲁,但不至于粗俗下流;

或不免于难看,但不至于丑陋骇人;

或不免于粗率鄙陋,但不至于放肆狂妄;

或不免于迟钝,但不至于愚蠢可笑;

或不免于圆滑乖巧,但不至于邪恶害人。

辜鸿铭大师还告诉我们一个有意思的事:

我曾听一位外国友人这样说过: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相反,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这位外国友人曾久居日本和中国。

这个非常赞同。之前看过一个视频,视频中外国人说“一开始只是想吃遍中国美食就回国,最后却一直没有走出重庆,是中国的美食,中国人的热情让他舍不得走。”

中国是礼仪之邦,不像日本人的那样繁杂,是令人愉快的。

辜鸿铭大师说:

真正的中国人就是有着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过着心灵生活的这样一种人。

最后,他给出了那个问题的答案:

实质上,中国人之所以没有对于宗教的需要,是因为他们拥有一套儒家的哲学和伦理体系,是这种人类社会与文明的综合体——儒学取代了宗教。

实质上,在学校——中国国教的教堂里,一切文雅、有价值的美好东西都得到了传授。学校让学生不断想着这些美好的事物,自然激发出人之向善的情感,从而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

可见良好的学校教育对中国个人和整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希望现代教育不要忘记教育的初衷。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相关文章

  • 2019年阅读笔记——《改变,从阅读开始》

    我们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2019年我的生活也从阅读开始。 今天开始,我将阅读刘永新的《改变,从阅读开始》。 书籍其...

  • 《出众,从改变习惯开始》阅读笔记

    五月阅读 第三本《出众,从改变习惯开始》(2020.5.10) 第一次使用《洋葱阅读法》中的九宫格笔记写阅读笔记,...

  • 改变从阅读开始

    有趣的童书分享爸爸妈妈们: “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 《快乐的一天》 罕见而经典的图画书——《...

  • 改变,从阅读开始

    当灵香总部推出本月度全国联动活动“亲子阅读”时,我第一反应是组织孩子讲本书吗?不太够呢~~所以在做调查问卷时,我加...

  • 《改变,从阅读开始》

    有机会观看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朱永新教授做主题为《改变,从阅读开始》演讲。 朱教授对于儿童阅读...

  • 改变,从阅读开始~

    建立《改变,从阅读开始》群是有改变自己的想法的,但不知道是否有人和我同行,一路相伴,是否能愿意一直走下去,最...

  • 改变,从阅读开始

    高万祥老师的《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从九个角度谈到优秀教师的成长之路。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没有夸张的言辞,书中一个...

  • 改变从阅读开始

    有一句人们常说的话,叫做阅读改变人生,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好,但是应该辨清改变人生的是什么?我认为...

  • 改变,从阅读开始

    进入大学以来,因为指导员发起的每周一书一文的活动,让我大面积的开始了解阅读,学会阅读。现在一年过去,确实对自己受益...

  • 改变,从阅读开始

    有时候 仅仅是一个生活的小碎片 在不经意间发现 这也就足够了 你仔细品读 感觉 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一幅画,一首诗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年阅读笔记——《改变,从阅读开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hp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