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只收录齐悦社群季度班的文章散文人生格局的修炼
【读书笔记】记录下来是为了不遗忘,更是为了勉励自己在阅读的道路上

【读书笔记】记录下来是为了不遗忘,更是为了勉励自己在阅读的道路上

作者: 建于 | 来源:发表于2018-12-25 19:01 被阅读206次
【读书笔记】记录下来是为了不遗忘,更是为了勉励自己在阅读的道路上继续前行——2018年读书总结

2018年初制定阅读计划,我要求自己每个月读5本书。如期完成,整体还不错,我对自己比较满意。

第一本读的是罗曼.罗兰著《约翰克里斯多夫》,最后一本是沈从文的散文集《大山里的人生》。也许是巧合,当我总结2018年读书经历时,我发现这两本书确实有善始善终的意义。

约翰克里斯多夫年幼时家境贫困,父亲好吃懒做还酗酒,母亲去富人家干活接受施舍,他过早体会了生活的艰辛与母亲的不易;年少时极度自卑,巴不得很快成名、有钱,改变现状;青年时期也变得功利,为了追逐世俗的成功,去讨好权贵;中年时,发现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从心所欲使得自己的音乐才能大放异彩;晚年时早已功成名就,才发现那些所谓名誉和成功不过尔尔,人最终要面对永远是自己的孤独与思索。主人公的一生在不断的挫折中前进,他总是能悟到真谛,面对困难越挫越勇,走上了人生巅峰。

人到底要怎样过一生?这个问题我经常思索。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出生在一个优越的环境里,现实中很多人为自己的不幸叹息,甚至自怨自艾。很多人在为自己的子女创造“不输在起跑线上”,这究竟有多大必要?从世俗的眼光来看,约翰克里斯多夫的一生无疑是成功的。从某种程度来说,经历过风雨后的彩虹更美丽,经历困苦不断向上到达顶峰的人生才有意义。我们该怎样对待来自家庭的贫穷、爱情的挫折、友情的背叛、事业的失败所带来的困惑,不被打倒,真是重大的人生命题。对于任何人而言,没有标准答案,一切只能靠自己去修行。

关于人生或者说活着的意义,我之前的思考更多建立在《活着》和《平凡的世界》基础之上。读完《约翰克里斯多夫》,让我有了新的认识。前两本书可能更为悲观一些,让我们体会生命的平凡和无奈,学会去负重生活。而后者更正能量一些,足以鼓舞和安慰追求人生进步的青年人,时刻发起挑战。

读这本书,我的体会实在太多,也做了太多读书笔记,写了心得体会,找机会应该是要再整理一下。很多的经典语录足以慰藉我们的心灵,比如,一册美妙的书是一桩秘密,只应当在静寂的心头细细的体会。 还有,失败可以锻炼一般优秀的人物;它挑出一批心灵,把纯洁的和强壮的放在一边,使它们变得更纯洁更强壮;但它把其余的心灵加速它们的堕落,或是斩断它们飞跃的力量。当然,这一切得益于傅雷先生高超的翻译水准。

2018年读的第一本书,给了我很多安慰,让我静下心去面对人生的困惑。这本书传递的正能量,确实给了我信心,鼓励我在即将进入中年的人生阶段再接再厉,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打倒,继续做一个努力的人。它也告诫我,努力不是为了得到什么,更不是为了别人的评价甚至是那缥缈的所谓“人生幸福”,而是内心那份安逸与自得。这些,便是我指的2018年阅读的善始。

《约翰克里斯多夫》是虚构作品,美好的想象和情节设计较多。也许,虚构作品的启发意义更多的停留在思想层面,不具有真实可信度,实践指导性弱。《大山里的人生》则是纪实体散文随笔,带有明显的传记色彩。开篇是《我读一本小书的同时还读一本大书》,作者虽未明说但溢于言表,我们不但要阅读书籍获取知识与智慧,更要去努力投入生活实践,感悟生命的价值与生活的意义。有形的书籍是“小书”,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是无形的“大书”。

道理很简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既要向书本学习,更要像实践学习。沈从文先生在湘西的童年、少年、青年,可以说是野蛮生长。如果不读他的这些随笔,我们很难相信他曾经的经历,读完之后也就明白他是“沈从文”也就不足为奇了。所有我们看到的他人光彩背后,一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对我们来说是故事,对本人而言,则是努力贴近的生活,甚至于很多人而言,是与生活搏斗的经历。

我们总喜欢感叹,这个世间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可很多时候我们还是会选择在困苦面前退缩,甘愿在安逸里不断堕入庸常的生活。这确实值得警醒,我们要时刻与安逸保持距离,勇敢地面对生活,认真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争取都有所思,偶有所获。不要总是因为功利被现实烦扰,用心实践,总有一天,你多姿多彩的思考和回忆就是生活给你最好的回报。

我一直坚持写作,很多时候写无可写,就开始扒拉自己有限的人生经历,碎碎念。很多时候,我对此感到不齿。当我读《大山里的人生》后,心里又释怀了,写作也许是不应当有目的的。个人的经历也是群体性的经历,群体性的就是民族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也就是人类的。感动自己,才能感动他人,没有必要为自己的经历感到可耻,我们不应该把对将来的期许建立在对过去的鄙夷和对现在的漠视之上。这便是我所说的善终之一。

关于人生的价值或者说生活的意义,这个永恒的追问一直在引导着我的阅读。2018年,我阅读了钱穆著《人生十论》、托尔斯泰著《忏悔录》《居里夫人自传》、张宏杰著《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2 家书篇》。钱穆先生的作品虽是一本小书,理解起来并不容易,大概生命的意义本也不是那么容易说得清楚。读托尔斯泰和居里夫人,让我有机会旁观到文学巨匠和科学巨人的平凡生活,他们其实离我们并不太远。曾国藩的一生,“内圣外王”,首先得益于他极强的自律意识,家书中也总是提及。他在选择女婿时过于讲究门第,女儿过得不幸福他也不去干预,这多少让人感到遗憾和不快。

2018年照例读了一些涉及政治制度、国家治理的作品,《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忍不住的“关怀” 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坐天下 张宏杰解读天下帝王》《邓小平时代》齐《现代性与大屠杀》《艾希曼在耶路撒冷》。钱穆先生分析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很有启发意义,使得把我已知的历史知识串联起来,有点“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味道。通过了解潘光旦、王芸生、张东荪三位的生平,看到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知识分子的可爱、可叹、可悲与无奈。再次了解邓小平文革后逐步复出,以及掌舵改革开放,为老人家的智慧与务实所感动。又读过了张宏杰解读帝王,明白权力的最高拥有者也有胆战心惊,并不能为所欲为,不是任何人都能驾驭权力,不是每个人都值得去追逐权力。读完《现代性与大屠杀》,对现代行政官僚体系对人的行为甚至人性的塑造感到惧怕,我们该如何自处与设防?最后要提的是《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读这本书是因为对“平庸之恶”理论感兴趣。阅读过程中以及阅读完毕后,我也一直很困惑那些制造大屠杀的纳粹犯罪人,怎么那么平庸平凡,不免心惊,我要是处在哪个位置也许会犯下更大罪行。说到底,人性是会被现代化的高效体制绑架的,《现代性与大屠杀》做了解释与阐述。

法律科班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法律职业,多年来一直关心“法律职业共同体”“法律人”这些概念。虽然不能清楚地表达出来,但始终觉得学法律的人有些不一样,内心也总有那么一点所谓的职业追求。2018年读了《法哲学:价值与事实》,作为一本通识读物很不错,法律应当是什么,实际是什么,应当如何改造,这是永恒的法哲学命题。《断臂上的花朵:人生与法律的奇幻炼金术》震撼人心,萨克斯作为人权律师,一生致力于南非种族运动无数次差点丧命,种族制度消除后任大法官,他在处理种族隔离时期那些罪行时选择宽容,实践了“温柔的复仇”,让人不得不为之动容。大概,这就是一个法律人最理想的形象和人生。《田文昌谈律师》这本书是我去年考虑辞职转行时买的,如今搁置了辞职打算,但读完收获还是不小。最大的体会是,法律职业者要想做到优秀,必须锻炼自己大的格局,不断架构大的视野,需要我们不断去实践探索。

打算生二胎,我便开始思考一个人的成长到底怎么回事,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经历对一个人如何影响。一开始我读了《自卑与超越》,孩子出生以后我又读了蒙台梭利的2本儿童心理学著作。我以为,一个人的成长我们是可以去适当介入和引导的。可是,孩子满月之后查处疾病又给了我当头一棒,我不得不承认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是奇迹,我们根本是无法介入的,也不要想着去干预。为了释放情绪,我重读了史铁生散文集《我与地坛》、周国平著《妞妞 一个父亲的札记》。这个问题,一时半会儿我是理解不透了,看来有些东西注定要困惑我们很久,甚至是人的一生。

因为喜欢文艺,爱好写作,多年来我一直在读文学作品。2018年我继续喜欢的毛姆、村上春树,还读了雨果、福克纳、布尔加科夫、理查德耶茨等等。为了学习写作技巧,阅读了大泽在昌的写作课讲稿。为了换轻松口味,又阅读了其他一些作者的作品,东野圭吾、汪涵、七堇年、刘慈欣。现在谈到毛姆,我总算觉得自己可以说点什么了;他的聪明与毒舌在于对人的仔细观察,笔锋冷峻地直接进行叙述。这是我大量阅读他的作品后的体会,这也将对我的阅读和写作给与极大的鼓励。读了其他作者的体会是,我发现可供自己选择的书籍越来越多,视野越宽,阅读口味也多多元化了,我再次确认,一个人不知道读什么书,是因为他不读书。

对于阅读,最大的体会是读书不求有用,但求有趣,所谓收获都是自然而然。对于完成阅读任务,自律还是很重要的,定下了目标就要去完成,这一周读的少了下一周无论如何要补上。为了完成数量,我也读了一些篇幅不长的作品,但我觉得并不坏。我依然坚持读离我所处的时代越久的作者的作品,毕竟时间最能检验出什么是经典作品。

以上便是我的2018年读书总结。记录下来是为了不遗忘,更是为了勉励自己在阅读的道路上继续前行。2019继续从阅读中获得快乐,继续快乐地阅读!

附:2018年读书清单

一月

1、罗曼罗兰著《约翰克里斯多夫》

2、约翰.穆勒著《功利主义》

3、钱穆著《人生十论》

4、冯友兰著《中国哲学简史》

5、列夫.托尔斯泰著《忏悔录》

二月

6、毛姆著《文学回忆录 世界十大著名小说家及其代表作》

7、村上春树著《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8、菲尔丁著《弃儿汤姆琼斯史》

9、汉娜.阿伦特著《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10、钱穆讲述 叶龙记录整理《中国文学史》

三月

11、艾捷尔·丽莲·伏尼契著《牛虻》

12、刘鄂著《老残游记》

13、毛姆著《赴宴之前》

14、钱穆著《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5、维克多.雨果著 李玉民译《悲惨世界》

16、约翰.欧文著 孙璐译《独居的一年》

四月

17、毛姆著 于大卫译《面纱》

18、杨奎松著《忍不住的“关怀” 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 越是经济落后的地方 越容易集体主义 民族主义 知识分子也就容易“妥协”

19、毛姆著 余亢咏译《卡塔丽娜》

20、毛姆著 刘宸含译《偏僻的角落》

五月

21、毛姆著 张晓峰译《克拉多克夫人》

22、毛姆著 先洋洋译《旋转木马》

23、余华著《文学或者音乐》

24、福克纳著 蓝仁哲译《八月之光》

25、张宏杰著《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2 曾国藩家书篇》

六月

26、村上春树著 林少华译《边境.近境》

27、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 汪小玲译《自卑与超越》

28、张宏杰著《坐天下 张宏杰解读天下帝王》

29、村上春树著 林少华译《电视人》

30、简.莫里斯著 郁飞译《她他》

31、D.H劳伦斯著 欧佩媛译《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32、汪涵 著《有味》

七月、

33、布尔加科夫著 罗昌翰译《大师与玛格丽特》

34、澳比.萨克斯著 陈毓奇 陈礼工译 《断臂上的花朵:人生与法律的奇幻炼金术》

35、玛丽.居里著《居里夫人自传》

36、刘慈欣著《三体 —— 地球往事》

八月

37、刘慈欣著《三体 黑暗森林》

38、村上春树著 林少华译《雨天炎天:希腊、土耳其边境纪行》

39、毛姆著 先洋洋译《马来故事集》

40、毛姆著 刘宸含译《魔术师》

41、海明威著 冯涛译《太阳照常升起》

42、托马斯.库恩著 金吾伦 胡新和译《科学革命的结构》

43、儒勒.凡尔纳著《八十天环游地球》

44、田文昌著 杨大民编《田文昌谈律师》

45、理查德.耶茨著 陈新宇译《十一种孤独》

46、雷蒙德·瓦克斯著 谭宇生译《法哲学:价值与事实》

47、傅高义著 冯克利译《邓小平时代》

48、詹姆斯.乔伊斯著 王逢振 译《都柏林人》

十月

49、齐格蒙.鲍曼著 杨渝东 史建华译《现代性与大屠杀》

50、罗贝托.波拉尼奥著 赵德明 译《地球上最后的夜晚》

51、刘慈欣 《三体 死神永生》

52、蒙台梭利著 刘亚莉,邱宏译《发现孩子》

53、蒙台梭利著 《童年的秘密》

54、大泽在昌著 程亮译《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

55、东野圭吾《造彩虹的人》

十二月

56、七堇年《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57、史铁生《我与地坛》

58、周国平《妞妞 一个父亲的札记》

59、东野圭吾《放学后》

60、沈从文《大山里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记录下来是为了不遗忘,更是为了勉励自己在阅读的道路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hq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