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读书札记三

《论语》读书札记三

作者: 静水流深hh | 来源:发表于2017-02-08 19:22 被阅读0次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论语·述而》7.29章

       孔子一生经历丰富,阅人无数,这些人中有很多是值得大书特书的。那么对于孔子见互乡童子这样一件原本不值一提的小事,弟子们却将此事记录下来,其中有何奥妙?为了明天上课能讲清楚课外文言文阅读《<广宋遗民录>序》(清·顾炎武)“互相之童子,不保其往也”一句,也为了自己更了解论语这一章内容,特地找资料好好学习了一番。

     【论语译注】[译文]互乡这地方的人难于交谈,一个童子得到孔子的接见,弟子们疑惑。孔子道:“我们赞成他的进步,不赞成他的退步,何必做得太过?别人把自己弄得干干净净而来,便应当赞成他的干净,不要死记住他那过去。”

       见,旧注贤遍反,读xiàn,显露,使见到。互乡,乡名。正义曰:互乡,不知所在。《元和郡县志》、《方舆纪要》、《太平寰宇记》《困学记闻》《一统志》、《通雅》等皆有“互乡”之地名,诸说不同。其人习于不善,难与言善。惑者,疑夫子不当见之也。

      在弟子门人看来,一般成年人非贤明,则不足以辱夫子施教,至于互乡之童子则更无此资格。互乡地处偏远,民俗鄙陋,语言难懂,所以当地人难于打交道。结果,夫子却垂教于这个互乡童子,门人大为不解。可见,夫子是有教无类啊。有教无类,从教育者主动方面讲,来者不拒,任何可以或可能有进步之求的人,都应当施教;从教育者接受方面讲,人皆可有错,有错改过即可,人都有过往,如今向善就好!人进步提高,就要称许鼓励他的提升进步的精神,而不要老想着或揪住不放以往的错误。郑曰:“往犹去也。人虚已自洁而来,当与之进,亦何能保其去后之行。”如说是过往,意思就是不追其既往,如果是将来,意思就是不逆其将来,所谓"以是心至,斯受之耳",两种解释似乎都说得通。

       从夫子的教诲之道“与其进,不与其退”上可以看出夫子显然对人性持乐观态度!更何况夫子还有“绘事后素”的理论呢。对童子来说,更是如此。

      孔子说的几句话既是特指,又是泛指,这总体精神是积极倡导一种以正面鼓励为主的导向。任何人,不论其长或幼、进或退、今或往、洁或不洁,只要有可取之处,表现出向善的精神,就应该予以肯定和鼓励。这种观点既可以用于施教,也可以用于修身。

相关文章

  • 《论语》读书札记三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论语·...

  • 《论语》读书札记四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论语·雍也》6.1...

  • 《论语》读书札记二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冉求道:“不是我不喜欢您...

  • 《论语》读书札记五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

  • 《论语》读书札记一

    谢年辞旧,祝福迎新,像小型祭祀,是敬畏神灵之礼;给长辈小辈准备红包,附上祝福,是孝慈之礼;酒满敬茶,茶满七...

  • 读书札记《论语》1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意思是说:君子胸怀宽广(所以少了许多忧愁) 小人心胸狭窄(所以多了许多忧愁)。 ...

  • 2021-01-15

    治生札记--065 君子三变 出处《论语 · 子张》第九句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 《论语》札记

    大三第一次接触《论语》,顿觉自己“有眼不识泰山”,竟然以为通过教科书上那几句话就可以对整本《论语》管窥蠡测。有一些...

  • [云南支教札记]目录

    云南支教札记(一)【启程】 云南支教札记(二)【印象】 云南支教札记(三)【霓裳】 云南支教札记(四)【秘境】 云...

  • 作家论语言(读书札记)

    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言就是写文章的利器。准确而熟练地掌握这个表情达意的工具,对于学习写文章的人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读书札记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jb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