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说,别闹了,胡适先生

作者: 陈章鱼 | 来源:发表于2016-09-09 08:55 被阅读266次

1923 年,清华大学一批即将留学海外的学子,想在短时间内迅速地积累国学常识,对国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苦于不是专治经史的学人,无法找到最合适的门径。

于是,他们向胡适先生求教,希望他能开出一份「无论学机械工程的,学应用化学的,学哲学文学的,学政治经济的,都应该念,都应该知道」的国学书目。

胡适先生列出了一份名为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的书单,刊登在当月的《清华周刊》上,没想到甫一登出,就引起很大的讨论。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胡适之先生学问虽然做得好,可惜这份书单列得实在是有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这份书单实在是过于庞大。这份书单收录了 190 种书目,注意,这里的量词用的是「种」,而不是「本」或者「卷」,因为里边有类似于《朱子全书》《全唐诗》《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这样的巨型套装丛书。大家若是有兴趣,不妨去搜一下单单这三套书有多少册,估算一下就算一天十二个小时不吃不喝,这三套书要花多少时间读完。其他种类的书籍,也动不动就是某某全集,某某全书。

胡适先生曾说「这个书目不单是为私人用的,还可以供一切中小学校图书馆及地方公共图书馆之用」。一个人的入门阅读书单,讲究短而精,图书馆的藏书书单,讲究博而全,这本身就是一种矛盾。

第二个问题,是这份书单包含的领域不全,这份书单由三大部分组成:工具之部、思想史之部、文学史之部。按照传统的四部分类法,这份书单包含了经、子、集,而在四部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史书,却仅有《左传》和《战国策》两种作为文学类被收录。

欲求入门国学,怎能不对中国历史有个基本的了解呢?胡适先生如此忽略史书,实在是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在某些领域下,所列书目又过多,不符合「入门」或「最低限度」的标准。比如在 190 种书目中,有佛学类书籍 24 种,比如其中有梁启超的《大乘起信论考证》,这是论述一部佛教典籍真伪的著作。还有像《异部宗轮论书记》,这是由印度人所写,介绍小乘佛教十二部的产生、主张与发展的著作。佛家在中国国学中的地位,虽不能说不重要,但是把这些书籍列入国学入门学生的「必读」的书目中,似为不妥。

另外,书单中列举了十三种小说,包括不仅有四大名著,还包括《儿女英雄传》《九命奇冤》《水浒后传》,这些书目是否能作为中国国学的代表,也有待商榷。

第四个问题,就是这份书单仅列举了书目,却没有相关的指导,比如一套《全唐诗》何其浩大,收入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在这五万首诗中,哪些水平高,哪些水平低,如何让一个没有国学基础的人自己来分辨呢?可以说在这点上,胡适先生犯了列入门书单的大忌。

还有第五个问题,排在「思想史之部」第一位的,摆在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孙子荀子朱熹王阳明黄宗羲曾国藩煌煌大作之前的,是胡适先生自己写的书,而且还是一本没有写完只有上半部的书……

适之先生,是不是有点太任性了?

所以面对这份问题很多的书单,清华学子们觉得并不满意,便又向梁启超先生求教,梁先生对胡先生这份书单,也颇多微词,还洋洋洒洒写了一篇长文批评胡适先生的书单。

梁先生开篇就说:「胡君这书目,我是不赞成的,因为他文不对题。」不知道是不是最早的「实名反对最高赞答主」。

全文很长,就不通篇引用,特摘录最有意思的一段,大家共赏:

我最诧异的:胡君为什么把史部书一概屏绝?一张书目名字叫做“国学最低限度”,里头有什么《三侠五义》、《九命奇冤》,

却没有《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岂非笑话?若说《史》、《汉》、《通鉴》是要“为国学有根柢的人设想”才列举,恐无此理。若说不读《三侠五义》、《九命奇冤》,便够不上国学最低限度,不瞒胡君说,艾区区小子便是没有读过这两部书的人。我虽自知学问浅陋,说我连国学最低限度都没有,我却不服。

打脸啊,赤裸裸地打脸啊,话说梁启超先生也是在报纸上笔战多年的高手,自然知道批评完别人,就要有人跳出来对自己喊you can you up。

于是,他给出了一份自己的推荐书单,名为《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这份书单基本上修正了胡先生书单中的所有问题,选择的书目数量适中,范围广泛而有代表性,每种书目下有简短的介绍,并附有读法和参考书目。比如《论语》《孟子》二书下边的介绍是这样:

《论语》为二千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与相埒,此二书可谓国人内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望学者熟读成诵,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务略举其辞,或摘记其身心践履之言以资修养。

《论语》、《孟子》之文,并不艰深,宜专读正文,有不解处,方看注释。注释之书,朱熹《四书集注》,为其生平极矜慎之作,可读,但其中有随入宋儒理障处,宜分别观之。清儒注本,《论语》则有戴望《论语》注,《孟子》则有焦循《孟子》正义最善。戴氏服膺颜习斋之学,最重实践,所注似近孔门真际,其训诂亦多较朱注为优,其书简洁易读。焦氏服膺戴东原之学,其孟子正义在清儒诸经新疏中为最佳本,但文颇繁,宜备置案头,遇不解时,或有所感时,则取供参考。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乃戴氏一家哲学,并非专为注释《孟子》而作,但其书极精辟,学者终需一读,最好是于读《孟子》时并读之,既知戴学纲领,亦可以助读《孟子》之兴味。

焦循《论语通释》,乃摹仿《孟子字义疏证》而作,将全部《论语》拆散,标准重要诸义,如言仁,言忠恕……等,列为若干目,通观而总诠之可称治《论语》之一良法且可应用其法以治他书。

右两书篇页皆甚少,易读。

陈沣《东塾读书记》中读《孟子》之卷,取《孟子》学说分项爬疏,最为精切,其书不过二三十页,宜一读以观前辈治学方法,且于修养亦有益。

其他书目下也各有指导,哪些篇目宜背诵,哪些篇目宜熟读,哪些篇目宜摘抄,哪些篇目宜浏览,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让初学者也不会感觉茫然。

这份书单里虽然也有像二十四史这样卷帙浩繁的超巨型套装书,但梁先生还是很贴心的,先生苦口婆心地告诉大家,为什么二十四史绕不过去:

《通鉴》、《通考》,已浩无涯涘更语及彪大之《二十四史》,学者几何不望而却走?然而《二十四史》终不可不读,其故有二:(一)现在既无满意之通史,不读《二十四史》,无以知先民活动之遗迹;(二)假令虽有佳的通史出现,然其书自有别裁。《二十四史》之原料,终不能全行收入,以故《二十四史》终久仍为国民应读之书。

第二则给出了三种方法,让大家依着自己的兴趣和目标,有重点地阅读:

书既应读,而又浩瀚难读,则如之何,吾今试为学者拟摘读之法数条。

一曰就书而摘。《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俗称四史,其书皆大史学家一手著连,体例精严,且时代近古,向来学人诵习者众在学界之势力与六经诸子埒,吾辈为常识计,非一读不可。吾常希望学者将此四史之列传,全体游览一过,仍摘出若干篇稍为熟读,以资学文之助,因四史中佳文最多也(若欲吾举其目亦可,但手边无原书,当以异日)。四史之外,则《明史》共认为官修书中之最佳者,且时代最近,亦宜稍为详读。

二曰就事分类而摘读志。例如欲研究经济史、财政史,则读《平准书》、《食货志》;欲研究音乐,则读《乐书》、《乐志》;欲研究兵制,则读《兵志》;欲研究学术史,则读《艺文志》、《经籍志》,附以《儒林传》;欲研究宗教史,则读《北魏书·释老志》(可惜他史无之)。每研究一门,则通各史此门之志而读之,且与《文献通考》之此门合读。当其读时,必往往发现许多资料散见于各传者,随即跟踪调查其传以读之,如此引申触类,渐渐便能成为经济史、宗教史……等等之长编,将来荟萃而整理之,便成著述矣。

三曰就人分类而摘读传。读名人传记,最能激发人志气且,于应事接物之智慧,增长不少,古人所以贵读史者以此。全史各传既不能遍读(且亦不必),则宜择伟大人物之传读之,每史亦不过二三十篇耳。此外又可就其所欲研究者而择读,如欲研究学术史,则读《儒林传》及其他学者之专传;欲研究文学史,则读《文苑传》及其他文学家之专传。用此法读去,恐之患其少,不患其多矣。

又各史之《外国传》、《蛮夷传》、《土司传》等,包含种族史及社会学之原料最多,极有趣,吾深望学者一读之。让大家依照自己的兴趣和学力,从中挑选合适的篇目来阅读,这样,虽然二十四史卷帙浩繁,但是学者想要攀登这座高峰也并非不可能。

怎么读、读什么、读了有什么用,都写得清清楚楚。

在书目最后,考虑到上边那份书单所涉书目还是太多,梁先生又从书单中精选出 25 种,作为「最低限度」的必读书:

右所列五项,倘能依法读之,则国学根柢略立,可以为将来大成之基矣。惟青年学生校课既繁,所治专门别有在,恐仍不能人人按表而读。

今再为拟一真正之最低限度如下:

《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史纪事本末》、《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

其他词曲集随所好选读数种。

以上各书,无论学矿、学工程报……皆须一读,若并此未读,真不能认为中国学人矣。

以上这么一段学界小往事,分享给大家,作为我对于「好书单」的态度。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章鱼读书,在书海中,为你找到你最需要的那一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梁启超说,别闹了,胡适先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je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