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仨(006)|孩子打还是不打?

我们仨(006)|孩子打还是不打?

作者: 小琳公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9-02 06:49 被阅读17次

    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处于害怕。

    0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周边朋友和同事讨论孩子的时候,无论是情绪还是谈话内容都丝毫感觉不到幸福,好像孩子就是来给我们添乱似的。

    昨天几个同事又聊起自家孩子,一位做奶奶的,先提出儿媳打孙子的事情,非常不赞同这种做法,引出另一位妈妈则也说自己打孩子,大家就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起孩子该打还是不该打的问题。

    这位妈妈打孩子的经过是这样的,不到两岁的儿子在自家玩,妈妈转头干别的事情时,儿子拿着肥皂肯了一口,满脸痛苦的去找妈妈,妈妈看到儿子吃肥皂,火冒三丈上去给了儿子两个嘴巴子,并大声斥责“这个能不能吃”,“下次看你还吃不吃”等。

    这位妈妈打人的理由:打孩子是为了让他记着,这个东西不能吃,吃了会生病,以后不能再乱吃东西;妈妈打孩子,都是爱孩子,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

    02

    中国教育孩子的传统观念,只有惩罚孩子,让孩子难受,才能让孩子做的更好,表现更好,之所谓“不打不成才”。孩子犯了错,只有通过体罚、谩骂,让孩子得到应有的处罚,让孩子心中留下阴影,他才能记住,永远不要犯这么愚蠢的错误,然后父母美其名曰这是爱。

    研究表明,父母的体罚跟孩子今后的攻击行为、犯罪行为等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有关。所以,体罚孩子是一件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的事。批评孩子的时候,不管是体罚,还是其他的惩罚方法,都不应该用。

    一般家长认为,打一下孩子屁股最起码能让孩子立即听话,其实是看上去孩子听话了,那也只是孩子天生的自我保护机制让他暂时顺从了,不能真的让孩子“长记性”。比如之前那个例子,妈妈说打了儿子,就能让他记住不吃肥皂,那改天吃香皂,吃蜡笔呢,吃橡皮呢?是不是每吃一个东西都要打一顿。

    不到两岁的孩子,处于对万事都好奇的阶段,这个孩子比较特别,喜欢用嘴巴来感知身边的世界,他并不能懂得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如果孩子每次去探索一次,得到的回报是两个巴掌,他会渐渐失去好奇的能力,变得“规矩”和小心翼翼。

    有的家长觉得事后弥补就可以了,但是孩子受到伤害的地方,不只是屁股。

    实际上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任何惩罚方法都是没必要的。错了的事情已经过去,惩罚孩子做过的错事已经没有意义了。应该把孩子犯的每次错误,都变成教他们遵守纪律的机会。

    03

    当家长打孩子的时候,请留意自己当时的情绪,处于什么样的心情和目的去惩罚孩子,是一时火冒三丈来进行发泄,还是真正的爱孩子为孩子好。

    管教孩子的初衷是为了教育、改善和保护孩子,目的是引导他们,是爱孩子的一种表现;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如果管教孩子是出于爱孩子,那么我们在管教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应该是爱,而不是愤怒;管教的过程绝不能伤害和羞辱孩子。

    除了打,我们还可以有许多方法可以解决。以上为例,当家长看见孩子又乱吃东西时,请密切留意自己当时情绪,处于爆发边缘的时候,请“积极的暂停”,留给自己和孩子10秒缓冲期,或者不说话先带着孩子去处理嘴巴的赃物,以解决问题为行动导向。待家长情绪稳定心中充满爱意的时候,再去和孩子做交流。

    管理好家中的物品,时刻留意自己的孩子。同事会说自己不可能24小时盯着孩子,对于这种爱探索的孩子,会做出许多我们无法理解的事情,但不能因此而抹煞孩子的好奇心,用体罚或严管的方式,避免他去犯错误。我们唯有多费心,提供他安全的环境,24小时监控,才能让孩子在合适的范围内,自由驰骋,感知这个世界。

    同时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需要考虑孩子的能力,孩子的现有的年龄有没有能力去分辨和处理这些事情,有没有超过他理性脑和感性脑的发育。不同的管教方式,带来的结果会背道而驰,家长在用巴掌和拳头时,请三思而后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仨(006)|孩子打还是不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mf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