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495172/93cfbea1e20ac2d5.jpg)
“每个人的成熟度是不同的”今早看到的一篇文章,引发了我的沉思,最近也真切的感受到语言和文字的局限,甚至可能引发的误会。
我们还需要说语言,听语言,来交流,也需要写文字,来表达,那就要了解,文字和语言的局限。听,保持怀疑且验证的听,写,带着空间不绝对得写,因为我们还需要语言和文字来表达和沟通,还没有到佛的不可说不可说的境界。
每个人的成熟度是不一样的,那就不能用同样的语言对所有的人说,同样,教也不能用统一的语言教成熟度不一样的学生。比如一个大学老师,他可以教小学生,但他教小学生的时候就用小学生能听得懂的语言来教,他也可以用高中生能听得懂的语言来教高中生,他还可以用大学生听得懂的需要教大学生。
就好像生活里,我们可以切换不同的频率,去匹配不同的人,我们也可以铆钉在自己的频率,都是没有限制的。内在意识的主轴的高度决定了你可以切换频率的跨度,当然愿不愿意切换也是自己的选择。愿不愿意切换频率匹配周围的人,这是作为教导者的角度。
作为学习者在听的时候,首先是要知道语言的局限和文字相,才不会执着某句话或者某段文字,不会执着它是对是错,因为不可能永远被一句话或一段文字教导,我们一直在前进的路上,某句话某段文字只适应于这一个阶段,下一个阶段的某个领悟,可能就刚好推翻了上一个领悟,因为说法本身就存在很多悖论。
我们不是一个单纯的教导者,也不会是一个单纯的学习者,我们是教导者也是学习者。如是说,如是听。
还没有证悟不可说,就不去学习不可说。再说中悟到不说,在寻找中找到,不寻找就已经是,不寻找,又怎会知道我就是。生命在悖论中体验,升华。
不要把哪一句话奉为真理,他这样对你说,他又那样对你说了,有些话只是那时,那人,那场适用,离开那时,那人,那场就不适用了,说是为了明理,不是为了信奉!
例如,戒,在生命处在不明白自己该如何,确不自知的被外界,被习性推动的时候,需要一个戒,来停止过去的模式。这时候“戒”是为了建立新的模式,而对过去的模式喊停的,一个帮助我们修正轨道的方法,当已经停下来,建立了新的心的方向,就可以换另一个工具。通俗点就是这条河过来了,过下一条河时需要一条新的船。
内在外在都没有秩序时,需要一个“戒”来建立外在规则,通过外在规则找到了内在的秩序,就可以放下外在的规则,依循内在秩序的路径继续前进,不断的遇见,路过;拿起,放下!
“戒”是好的,是一段路。“自由”也是好的,也是一段路。长长的路上会有很多段路要走,没法在自由的角度评判戒,也无需在戒的角度评判自由~
不依,不靠,真好~
下面是人类图时间
解读人类图请扫码添加微信
基础解读680元/60-90分钟
深入解读1280元/60-90分钟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95172/0ef4e3426654ff6f.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