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散记

作者: 石房 | 来源:发表于2019-11-03 20:51 被阅读0次

 

北海道散记

                    札幌

    梅雨季节刚“出梅”,台风“玛丽亚”就紧随而来。台风一散,高温紧逼,步步狰狞,日子难耐。天空蓝得有些失真,一朵朵白云似乎是P上去的。这样透澈的天气在江南少见,朋友圈中纷纷刷屏天上的靓影也在情理之中。好在这样的酷暑暂时与我无关,我要去日本旅行去了。

    日本之旅是孩子们早在今年三月份就开始策划的,并邀请我们一同前往,主要的行程是北海道,到那里赏景避暑。为确保此行的顺利完成,他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做好充分的准备,制订了几十页的旅行攻略,叮嘱我们需要准备的行李物品。出行前的手续他们一手包办,出行后的一切事务还得由他们负责,省心省事的是我们。

    飞机因机械故障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的时间延误了一个小时,到达东京羽田机场也是当地时间晚上的十点钟,黑茫茫大地,东京地区一片辉煌。待入住机场附近的京急EXINN,洗漱好上床休息才发现已经是十二点了。早上九点出的家门,一环紧扣一环,一天基本上都在路上奔波,十分疲惫,看似轻松愉快的旅行,没有好的体力还真是不行。

    马不停蹄,第二天一早我们乘飞机前往札幌,开始我们的北海道之行。宾馆的退房很简单,不需要查房,旅客走时只要将房卡投入到指定的箱内即可。宾馆接送旅客到机场的大巴准时到达宾馆,我一看时间分秒不差。过机场安检时原来以为还要进行搜身检查,按照国内习惯伸开双臂往安检小姐面前一站,结果小姐微笑着一个鞠躬让我过去了,这让我有些不适应,也照样来了个不伦不类的鞠躬。初来乍到,这些细微的差异,令人耳目一新,不得不让我有了别样的感受。

    中午飞机抵达札幌新千岁机场,第一要务就是要赶快解决吃饭问题。因为我们搭乘的是廉价航班,机上供应的饮食都要付费,国内似乎还没有听说过有这样的航班啊!在机场出口的一小饭馆解决午饭,要了一份牛肉盖浇饭,700日元,约42元人民币,饭菜可口但不便宜。

    机场距离市区还有一段路程,饭后我们乘坐JR北海道特快列车前往。日本的铁路交通相当发达,每一个去日本旅游过的人都知道日本交通线路复杂难懂,不仅如此,连当地的居民都觉得日本的交通线太庞杂。不同的公司,不同的换乘方式,不同的交通卡,让第一次去旅游的人晕头转向。JR全名Japan Railways,它的前身是国营企业,后来分割为民营企业,变成了现在的JR集团。 新干线,也就是停靠各县市主要车站的日本高速铁路系统也是由JR管辖的。

    札幌是北海道最中心城市,我们入住的薄野大和鲁内酒店在市中心,我笑称我们是深入到了北海道中心的中心了。札幌的气温18度,刚经历过一场大雨的洗礼,整个城市都是湿漉漉的,空气清凉清新,街上许多行人都穿上了外套。我们决定从火车站步行到酒店,以便对市容有所了解。路上行人不多,街道整齐且具有北欧风情,淳朴不张扬,安静而含蓄。路边一座高大的建筑物上悬挂着“2018年是北海道命名150年”的标语,从很远就能看到,十分醒目。1869年,日本将虾夷地改名为北海道,并设置开拓使负责对北海道的开发,同时开始建设札幌。1922年日本开始实施被称为"市制"的新版地方行政区划制度,札幌市正式建市。由此可见札幌的历史与北海道的开发是同步进行的,可想而之札幌这座城市在北海道的地位是何等地重大重要。难怪札幌南高中毕业后就读医科大学的札幌籍大文豪渡边淳一,多年不离札幌,是这座城造就了他辉煌的一生。

    从车站到酒店走了半个小时,安顿好住处小憩一会儿,便去参观北海道厅旧本厅遗址、电视塔、味之时计台(可惜正在维修整个建筑被脚手架遮住)、大通公园、狸小路商业街等地。这些标志性的地方都是来札幌旅游必去之处,他们既勾勒出了北海道及札幌发展历史,也描摹出了如今札幌人的现代生活,一圈走下来可以大致了解到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当然,我也不忘观察眼下这个城市里人们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比如我注意到卫生间不管是小便池还是马桶旁都设有挂雨具的挂钩,可以方便雨天带雨具的人。卫生间的洗手池设有温水按扭,难道夏天也供应温水吗?我试了一下,龙头里果然流出了温水。在火车站遇到一位拉行李箱的和一位行人碰了一下,也不知道是谁碰到了谁,两位陌路人站在那里相互鞠躬道歉。在自动扶梯上人们都自觉地站立在一侧,把另一侧让出给有急事需先行的人。当然印象最深的还是随处可见的鞠躬和微笑,在机场、在商店、在餐馆,甚至在行走中都能见到。一项项设计、一处处服务、一个个鞠躬,一次次微笑看上去似乎都是不经意之为或是习以为常的举止,传递出的品味都留存在了记忆之中。

    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史脉与传衍,有着别样的阅历和特征,更承载着当地历史人文的个性和身份,了解认识一个城市不易,如有什么速成的好办法,我有秘笈,准备好钞票和时间,旅行不失为方便快捷的选择。

北海道散记

                    富良野

    我们的下一站是富良野和美瑛,这是我们此行的重头戏,也是我最为向往的地方,所以特意在这两个地方安排了两天的游览时间。

    从札幌乘JR北海道薰衣草号前往富良野。列车在平原大地上驰骋,窗外景色飞速变换,绿的山峰,绿的树林,绿的田野,一幕连着一幕,一片接着一片,七月,满目翠绿的北海道令人目不暇接,用手机随手一拍就是一张精美的图片。向东,向东,铁轨的协奏不停地催促着列车一直向东。在前方,云雾散开之处,洒下的阳光下更增添了这片土地的光彩,让你不得不感叹生命是如此美好!

    “富良野”是个大的地理概念,它包括了富良野市、中富良野町、上富良野町和美瑛等,范围很大。2小时后我们抵达富良野车站,再换乘大巴至新富良野王子大饭店,游览附近的森林精灵台和风之花园。

    进入森林精灵台道路是用碎木屑铺垫而成,松软而富有弹性的道路把我们引向密林深处的合掌小木屋。茂密的树林让光线立即暗淡下来,分散于树林之中的各个小木屋被木质的栈道串联起来,林中湿度较大路面有些湿滑,泛出桔黄色灯光的小木屋们与树林的冷调彼此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来到了某个童话故事之中,游客充当了穿梭在这些小木屋精灵的角色。

    风之花园在森林精灵台相反的方向,从森林精灵台出来要穿过一大片被树林所包围的草坪,走到草坪的尽头便是风之花园。风之花园是当年日本富士电视台为纪念50周年台庆拍摄《风之花园》而修建的外景地,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栽种有360多个品种共计2万余株花朵,花费了两年时间建成,现已发展成为当地的观光胜地。眼前的花园草木繁茂,鲜花盛开,许多花草我还是第一次见到。《风之花园》的编剧仓本聪是一位身兼脚本家、剧作家、导演三职于一身的著名创作人。1977年仓本聪从札幌移居富良野,从此,富良野的冰雪与花田,为仓本聪的创作打上最深刻而迷人的印记,成为他一个时期的动力,为此他写出了许多以富良野为背景脍炙人口的作品,《风之花园》就是其中之一。有人说富良野之于仓本聪的意义,大概只有湘西凤凰之于沈从文可以比拟。但不同的是,湘西凤凰是沈从文回不去的故乡,富良野却是仓本聪的心灵归所。我深信,一个人与他生活过的这片土地一定有着高度契合的频率,或坚守、或旅居的渡边淳一、仓本聪、沈从文莫不如此,无论结局如何,再贫瘠的土地也能赋予生命以厚重和韧性。我注定达不到这样的人生高度,但我可以用行走的方式来认知和缩短这种差距,在风中与摇曳的鲜花一起向这些不朽的灵魂致敬!

    鲜花盛开在富良野的大地。富田农场是富良野著名的花田农场之一,也是欣赏薰衣草首选之地。有人说观赏薰衣草,西方有普罗旺斯,东方就是富良野了。我们是从大巴车站顶着烈日前往农场的。沿途那些精致的民居吸引了我,几乎每户人家的门口都种植或摆放有鲜花,鲜花无处不在,成了富良野的另一道风景。

    进入农场的道路上车辆排起了长队缓缓而行,景区内更是游人如织。正是鲜花盛开的季节,大片坡地被各色各样的鲜花覆盖,紫色的薰衣草尤为醒目,此起彼伏的花田非常适合观赏和拍照。当然经常出现在北海道风景明信片中那片耀眼的经典场景是必须去看的。观赏的最佳位置在山坡的三分之一处,从这里可以俯瞰全景。薰衣草占据了这一片花田的绝大部份,薰衣草特有的芬芳令人神清气定,一垄垄薰衣草宛如一道紫色的波浪沿坡起伏而下。在它的前方,由白色的满天星、粉红色的小町草、红色和橘色的加州罂粟橙等花朵组成的队伍加入到了这片花海之中,装饰着整片丘陵,宛如彩虹的鲜花欢呼着跃过前面的小山坡消失在一片树林之中。前方的云开始在天边聚集,掠过大地的风儿轻抚花香,富良野盆地的田园风景及十胜岳连峰尽收眼底。

    我们走遍了富田农场的每一片花田,妖娆的虞美人、热烈的万寿菊、妩媚的醉蝶花、甚至晚熟的油菜花纷纷粉墨登场。该看的看了,当然农场的薰衣草冰激淋和甜瓜(哈蜜瓜)也要品尝,这样视觉和味觉的享受才算完美。农场一片欣欣向荣,不知当年的农场主富田先生是否会想到农场的今生?

    相聚不易,终有一别。从农场出来步行到附近的“薰衣草花田站”准备乘“富良野•美瑛Norokko号”至旭川住宿。这是一趟只有在6月-8月才运行的小火车。夏季是北海道旅游旺季,开行小火车一是缓解运力,二是让游客体验曾经的旧物,增添旅途的情趣。不幸的是当天最后一趟小火车我们没有赶上,原来行程中特意安排了体验一次小火车的,现在眼睁睁地看着它驶离站台,只有等候乘坐最后一班普通JR到旭川。

北海道散记

                      美瑛

    继续富良野的旅行,目的地是美瑛的青池和拼布之路。

    早上从旭川乘火车前往美瑛。在美瑛下车后就急匆匆奔出车站寻找去青池的大巴站,唯恐赶不上。前往青池的交通不大方便,大巴的班次很少。来日本后我们知道,这里的时间观念特别强,交通十分准时,稍一疏忽就要耽误行程。人生地不熟,待找到站台时,又是眼睁睁地看着大巴扬长而去。而下一班要到两个半小时以后。我们只有临时改变计划,改乘旅游大巴前往青池和四季彩丘。

    青池之所以出名,全在于居住在美瑛的国家地理摄影师肯特•白石先生,他所拍摄的作品被苹果MacBook Pro采用为壁纸后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而在1988年12月之前这个世界著名美景并不存在。当年附近的十胜岳火山喷发,为了避免火山泥流波及附近的小区,专家们兴建了一座水坝阻挡,造成河水汇集成一座小池子,也就成为现在大家眼前的青池,换句话说,青池其实是一个美丽的意外。从下车地点前往景点也就十分钟路程。青池呈倒三角形状,面积也不大,走得快一点十分钟就转遍了。到这里来的游人多以中国为多,景点沿边都是人。森林环抱之中,一潭碧绿的池水中一片枯死的松木竖立在其中,寂静中有种淡淡的凄美。景色有点类似九寨沟,当然与九寨沟相去甚远。这毕竟是一次美丽的意外,若干年后也可能因为“意外”这片美景就消失殆尽了,想去的朋友还得抓紧时间。

    四季彩丘也是一处花田,与富田农场类似。四季彩丘也是一家私人农场,农场主一心一意种植花卉,和富田农场一样不收取门票,任由游客参观游览。在起伏的丘陵上,一排排井然有序的波斯菊、薰衣草、扁豆花等铺垫成彩色花链,拼凑出色彩斑斓的大地和山丘,浓郁的色彩比富田农场的花田来得的浓烈奔放。

    返回美瑛,吃好中饭后到一家店铺租了电动自行车,老板娘在地图上详细的介绍了骑行的路线,我们兴致勃勃地开始了拼布之行。

    之所以称为“拼布”,是因为这里种植的各种农作物在田野中呈现不同颜色,一片片、一块块仿佛用是五彩之布拼接出来的,故名。骑行的路是普通的乡间公路,两旁是起伏的丘陵,只有两个车道,好在来往的车辆和游人都不多,我们可以视景色、视心情随处停留观赏拍照。有主动精神的旅行者大都喜欢自由出行的方式,不愿受限于他人的束缚,在自由的时空里去发现、感受更为丰富的快乐,我们就是主动精神的践行者。穿出村庄,我们高呼着全速冲上一处大坡,坡顶大片白色的荞麦花扑面而来。田野随着荞麦花延绵起伏,伏下去的地方出现了一片树林,伏起来地方又托着一顶红色的屋檐,起起伏伏,像海浪一样一直扑向远处的山脚天边。山色空蒙,云卷云舒,恬淡虚无,宁静致远,我们又一次领略到了富良野和美瑛的魅力。

    身高30米的Ken&Mary之树还没有出现在1972年日本汽车的“爱之地平线”CM广告片之前也是普通的“贫苦人家”,毎天面对无垠的旷野苦苦度日。广告片中的男女主角Ken&Mary,以这棵高大的树木为背景,演绎了一出精彩的广告片,使得这棵白杨树家喻户晓,名扬天下。大树现在就在我们骑行干道一旁的岔道上,很远就能看到。现在Ken&Mary之树仍然郁郁葱葱,伟岸挺拔,获得不少少男少女们的青睐,上前纷纷与这棵常青之树留影,遥想当年广告片中的男女主角也正是这般豆蔻年华。如今当年的男主角早已过世,女主角也移居他乡不知音信,物是人非,而大树尚存,还将见证未来。周边麦田的麦子已经成熟,有的已经收割完毕,有的还在等待。低矮的尚未开花的土豆正值青春年少的岁月,列队在麦子周围,为前辈们送行。行将结束的时代,必将被更为充满活力的世界所替代。

    黄色和绿色是这个季节的主色调。沿路两边田野中的色块相互交错,移车换景,随着线条地排列,随着地势地变化,拼接出的是无穷无尽的图画。我们驻足于一处制高点,群山怀抱,云层四合,极目之处,风景如画。在我们正前方一片丘陵地上有三棵树相依而立,不甚显眼,仔细一看是两颗大树中间夹着一小树,就像是爸爸妈妈带着小孩,这就是传说中的“亲子之树”。我们继续前行,在一处名为“七星之树”的地方下坡,沿着公路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七星之树与Ken&Mary之树经历有着相似之处,可谓异曲同工。“七星之树”是一棵高大的柏树,被七星香烟厂看中,拍成广告而出名。粗壮的树干如一枝香烟,树干上的那些枝叶就是袅袅升起的烟雾了。用这棵树来做香烟广告再合适不过了。

    途经之地高大的树木并不多,这三处孤零零矗立在“旷田”之中的树木显得格外醒目。回到美瑛我才意识到,其实我们的拼布之行都是围绕着这三处名树行进的。途经这片土地,那些属于各自的色彩交织在一起,用成熟与稚嫩,热情与缠绵,呈现与消亡,循环往复拼就出了一幅幅生命彩图,令人流连忘返。回望骑行之路,我想这其中是否有某种有关存在的隐喻:这片由人类创造出来的杰作为何能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吸引着无数人们前来膜拜,是不是当一个生命被另一个生命所替代,彼此是否又获得了一次新生?“拼布”以人文的行为赋予了土地形体以经济、文化的价值,成为了一处有关生命的情感符号,如果要为他们矗立一个标识的话,那么呈现在眼前的生命之树是否能够作为“拼布”的精神坐标? “拼布”是一次没有结束的旅行。

北海道散记

    美瑛火车站是个普通的小站,简朴平实,工作人员不多,站内也没有候车室,只有供人休息的几把座椅,站内站外只用半人高的木栅栏隔离开来。这与滇越铁路上的那些火车站极为相似,只可惜滇越铁路上的那些车站已经成为了回忆。我们终于乘上了这个季节才会出现的“富良野•美瑛Norokko号”小火车。列车仍旧保留着它最初的原始风貌,一如既往奔驰在富良野大地上。车上没有玻璃窗,热情的风从四周涌入车厢与我们依依惜别。

北海道散记

                洞爷湖、函馆

    到日本后发现街上几乎见不到有碰擦过痕迹的车辆,都干净如新,包括大巴也是如此。我是坐上前往洞爷湖温泉大巴突然想到这个问题的。

    到风景优美的洞爷湖有近三小时的路程。我观察到大巴司机把车速一直控制在毎小时55-60公里之内,决不会超出60公里。司机是一位50多岁的师傅,驾驶十分小心谨慎。车辆在转弯和通过十字路口时只有在确认没有来往车辆后才缓缓通行。而且全程没有一次超车,当然也没有见到別的车辆超过我们。试想,毎个人都这样谦让礼貌,自觉有序,街上见不到有擦痕的车辆也就不足为奇了。

    洞爷湖是20世纪初叶火山爆发陷没后形成湖泊,是日本第三大火山口湖,也是日本最北端的不冻湖。湖的附近有昭和新山和有珠山等活火山,温泉很多。

    到下榻的乃之风酒店寄存好行李后便赶往昭和新山、有珠山游览。日本是火山的多发地带,昭和新山是1943年在地震造成的断层处而隆起的一块新地形,海拔398米,上半部红褐色岩石袒露,白烟缥缈,随时要爆发的样子。昭和新山禁止游人攀爬,我们只能在山脚仰望这座仍在活动的火山。有珠山和昭和新山相距不远,有缆车直达。有珠山海拔737米,山头云雾缭绕,不见山峰。有珠山是世界上有名频发活火山,在20世纪的一百年间喷发过4次,更为神奇的是每次喷发后,周边都会长出一座新火山:1910年的明治新山,1943年的昭和新山,1977年的有珠新山和最近一次爆发的2000年的西山火口。我们观看了当年喷发时的纪录片和展版,真是惊心动魄,令人恐惧,大自然的威力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出了缆车站有两条路可参观。我们先沿一侧步行道上山,到达有珠火口原展望台。在这里可以近距离观看,山峰是火山喷发堆积而成的岩石组成,由此沿木栈道下行不远就可以看到还在喷发白烟的银沼大火口。我们返回再沿另一侧道路可以到达眺望洞爷湖和昭和新山展望台,与相距不远的有珠火口原展望台蓝天白云相反,这里却是雾气弥漫,山脚下的山时隐时现,而湖就全被雾气覆盖了。

    我们住宿的房间正好面对洞爷湖,临湖一侧全是落地玻璃,坐在榻榻米上就可以把整个湖泊尽收眼底。已近黄昏时分,西面的山峰仍被大片云雾笼罩,太阳穿梭于云层之中,阳光在湖面忽明忽暗。山色接近于青黛,只能看清山的轮廓,看着太阳一步步走到山后,直至把上空的云层映射得通红通红。一望无际的湖光山色,一年四季的清澈湖水。海鸥不时从我们的窗前飞过,沿湖的绣球花开得正艳。

    晚上到屋顶的露天温泉泡澡,俯瞰湖中升起的朵朵礼花,今夜,洞爷湖,无言以对。

    第二天前往北海道之旅的最后一站。当到了洞爷湖火车站,距火车开车时间仅剩三分钟,售票小组按部就班慢悠悠在那里售票,在队伍后面的我们又着急又无奈,还好在最后关头在自动售票机前买好车票冲进车站,火车和我们一起到达站台,有惊无险乘上开往函馆的火车。旅行总是充满意外,这种意外往往使旅行的印象更为深刻,但这样的遭遇只能在可接受范围内,否则人要崩溃的。

    函馆是北海道西南部重要港口城市,是最先门户开放的日本港口之一,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港口贸易城市。到住宿的地方不远,我们就从火车站步行去。街道有些陈旧,但十分整洁,令我惊奇的是城中还有有轨电车在行驶。

    行李寄存好后,游览五稜郭。五稜郭是曾是江户幕府的衙门,明治维新时代的最后战争决战地。战争结束后,原来的大多数建筑物被拆除,之后作为公园对外开放。2010年五稜郭中的主体建筑箱馆奉行所复原工程完成,使得这一著名的历史遗迹经历了140年之后重见天日。箱馆奉行所环境优美,四围青松环绕,清静优雅。入内参观可以感受到日本传统建筑所营造出来的充满古意盎然的氛围。

    函馆山下的老城区一带仍保留着许多旧建筑物,其中有国家级重要文物的旧函馆区公会堂、带欧洲风格饮茶室的原英国领事馆、函馆东方正教派的教堂和东本愿寺的分寺等,在这里留下了日本文化和西方文化交融的独特气氛。另外,在海岸区还有由旧时的红砖仓库群改建而成的大型商场以及金森洋物馆、“函馆啤酒厅”餐馆等。徜徉在此你会有一种今昔何年的感觉。

    到函馆山看被誉为与香港、意大利那不勒斯夜景齐名的函馆夜景,是每一位到这里旅游的人必不可少的节目。当我们乘到函馆山的专线大巴到达上顶时,被蜂拥而来的游客惊呆了,观景平台所有面向市区的拦杠早已站满了人,人们占据最佳位置,等待华灯初放。可惜整个城市被大雾笼罩,只能见到山脚下不多的建筑和港湾中零星的船只。看来今日要看到世界级的夜景很难了。我不停地在各个平台寻找最佳位置,试图占到一个好地方。人实在太多,根本插不进去,只能偶尔从人头中伸出镜头拍上一张。夕阳仅有的一点余辉消失殆尽,天空一点点暗下来,大雾似乎向西边在散开,城市的灯光也一点点亮起来了。先是山脚下的这片港湾显露出来,灯火勾勒出沿岸的轮廓,天气也有了凉意,而人们的热情不减。

    东北方向是最佳拍摄位置。城市的灯光透过云层,把云层染成了桔红色,云层也透亮起来,仿佛有层薄纱飘浮着,与人间交相辉映。聚集的人群没有松动的迹象,反而更向前方挤压过来,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看得更清。看来大家不看到全景是不肯罢休的。

    刚才谈到了旅途的意外,这是难以避免的,有时只能交给运气如何化解了,这是无奈被动地选择。当然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靠自己再坚持一下的努力,来实现最初的愿望。现在人们久久不愿散去,我想就是要靠自已的意念来完成这份心愿。云层移动得十分缓慢,仿佛在与人们叫劲,大家都赌上一把,输赢就在此一举。或许人们的这份气场过于强大,覆盖的大雾开始松动,明显加快步伐向东北方向撤离,人们这才相信自己的眼睛,赢得了这场赌局。老天赏脸,四周一片欢呼。

    约3000年前,函馆山是火山也是岛。火山的喷发,潮水的涌动,砂土在水浅处的堵塞,形成了现在与陆地毗连的沙颈岬。这里也是整个函馆夜景最为出彩的部份。终于散去的雾使我们看清了整个城市夜景的全貌,尤其是两面呈弧形的港湾向城市空间逼迫过来,成为连接两处连接陆地最细的部份,城市被分为上下两个半圆弧状,整个地形尤如巨大的沙漏铺展在大地上,天地造化,世间奇观。灯光映红了城市的每个角落,市区中心的车流似一条条流动的光河,港湾深蓝色的海水上,倒映着万道灯光,色彩纷缤,随波跳动。四周相机的快门声此起彼伏,一对年青恋人紧紧地相拥在一起,振臂欢呼,人们尽情地享受着人与自然共同创造出来的这份礼物,久久不肯离去。

    熠熠生辉的夜景为我们行将结束的北海道之行留下了最亮丽的一笔。完美!

北海道散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海道散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pl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