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慕言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88343/d9734af1ac632657.jpg)
一、
2018年7月11日 晚 20:23
我的微信亮了
“尹老师
您在吗?
想跟您聊聊[快哭了]”
之前辅导过的学员找到我,这个毕业于世界顶级百强名校(世界排名前69)的研究生女孩,她怎么了?
“我今天面试完了,
没有过,
有点伤心,
关键也不知道为什么没过,
心情很不好。”
我嗅到情绪的微妙,我知道此刻她应该很需要一位倾听者。不过,由于二宝那两天持续高烧,体温一直在39.8到40.3徘徊,很粘人,我必须一直抱着宝宝。
我不得不向她说明了宝宝现在的情况,并回复她,“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如果你愿意可以把想说的心声发上来,我明天一一回复可好?”
然后,我就收到了她长达4分钟的一连串的语音。
大意是:今天参加面试体验很舒服,很喜欢这家公司,很想加入,遇到的面试流程是目前接触以来最专业的,对手也是面试这么多企业交手以来最优秀的(全部是世界百强名校的硕士留学生),非常清楚竞争异常残酷,也了解这家公司的实力(世界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明白筛选人才的苛刻程度(上万人里筛选不到百人,进入现场60人只录取1人),也做好了接不到入职offer的准备。
但凭自己的实力应该可以把2天的全部面试流程走完,结果第一天整个小组整体被K.O……
“失落,伤心,有点难过……”她说。
2018年7月12日
我们开始梳理到底发生了什么,我清楚的知道,我们无法改变过去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调整未来的预期,从失败中吸取精华,转成动力。
更重要的是,情绪需要及时被关注,因为如果不加以正向处理,可能会造成摧毁性打击。
当然,我所接触过的学员都很优秀,自愈能力超乎想象。
二、
根据她自己的复盘和语音,我总结整理了四点,可以给未来的小伙伴一些借鉴。
特别提醒:所有【尹老师提示部分】是我希望给看到这篇文章的小伙伴的建议,而非我们的谈话内容。
1. 同学:不清楚自己投递了哪封简历,有点蒙
看到面试官在简历上划、划、划……知道应该是在淘汰一些人,但脑子很蒙,忘记曾经投递了哪一封简历,导致自己被动、紧张。
【尹老师提示】我们持续强调过定制简历的重要性,很多应届生在投递简历之始会手忙脚乱,导致不清楚自己到底写了什么,不清楚哪些是自己和企业符合的,即使进入面试流程也会让自己非常被动。
所以,即使没有经过专业老师指导前,也应该为自己的简历留个备份,有备无患。
2. 同学:背景不符合,是核心落选因素
因为应聘企业是世界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所研发的产品又是垂直领域的专业代表性用品。所以在教育背景、从业背景、实习背景等评估方面会更加严苛。
【尹老师提示】注意:这些指标在垂直领域是硬性需求。尤其是对于应届生来讲,属于敲门砖,如果你想要投递非常垂直且竞争激励,淘汰率极高的世界级公司,那么,这些都缺不得。
而作为已有工作经历、相关性优势、甚至某些行业影响力,甚至跨行业影响力的非应届生候选人而言,做好准备,寻找共性,还是可以有胜算几率的。比如:papi酱、各路明星被任命为各种首席**官。
3. 同学:不了解行业,全程没有Idea
企业专注领域一件事,但在去之前不太懂,导致全程没有idea,因为行业太垂直,医药领域的要求又很精准。
【尹老师提示】这是我在辅导中反复强调,但通常被学员忽略的。对于行业、企业以及主营业务、应聘线的岗位业务线要有深入了解。
如果一味的迎合、训练面试技巧,只是战术。而在战略层面建立共识,降低前导性培训成本才是企业所关注的,先了解-再认识-继而共识。
4. 同学:小组遭遇淘汰,个人自然没晋级
乐高比拼,形状都没有完成,小组找到了问题但没有找到解决方法,整体被影响、导致淘汰。
【尹老师提示】不管是在无领导小组,还是研发课题等等,小组一旦没有拿出结果,没取得成绩,客观情况下一定会影响个人成绩和表现。但每种情况都有例外性,如果个人表现突出、条件符合还是有晋级的可能。
我们通常忽略了思维训练、动手能力的训练,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大型跨国企业、世界级企业采取灵活个性化的面试形式极为常见。
这不是一两次面试辅导可以解决的,一定是阶段性、持续性思维训练、动手能力训练的结果。
三、
我们除了分析复盘,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梳理、转化情绪。
“谢谢尹老师,我真的很想跟你聊,本来我很不开心的。”
结束的时候,我发现手机屏幕上已经是一连串的“哈哈哈哈哈”,看过微信社交礼仪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这串“哈哈哈哈哈”的背后代表着对方一定在笑,或者内心在笑。
来看看,我们通过梳理后,她在这段经历的收获:
※ 点亮一个很牛的标签,参加世界级企业的面试,并顺利拿下第一天的所有流程;
※ 收获了一众友谊,那些世界百强名校的优秀伙伴都趴进了朋友圈;
※ 自己复盘解析,知道下一步往哪里走,更清晰;
※ 面试实战经验值Up Up;
※ 跟高手过招很爽……
是啊,跟最优秀的人在一起才能知道差距。
偶尔的遗憾,是为了让我们有更精彩的下一次,也许是未来在给你包一份更大的礼物。
关键在于,我们清不清楚每次的“失败”,自己“败”在了哪里?
最后,她告诉我两个好消息:
1. 已经收到了全球第三大个案研究公司的终试邀请;
2. 后续还可能收到全球著名的市场调研公司的邀约……
正如谷歌的CEO施密特对桑德伯格说的一句话:“如果有人给你在火箭上提供了一个位置,那么,别管位置好坏,先上去再说。”
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杨振宁,曾经在著名的西南联大读了本科和硕士,后来又到芝加哥大学读了三年博士。
杨振宁老先生曾说,在芝加哥大学这样的一流大学里,你每天就沉浸在一种“空气”里,自然而然就知道,这个领域正在高速发展的是哪个具体研究方向,知道什么东西是重要的,知道哪些问题现在可以发展了。
这种“空气”,是一个站在高墙外的旁观者,永远也体会不到的。
那么,这一场场亲历的,不正是登上火箭的前奏吗?
你准备好,在没有登上火箭之前,依然充满热情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