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加写作营的初心
记得中小学的时候,我很受语文老师的喜爱,因为但凡提到写周记、日记,我总是写得又多又好的那个人。
那时候,很享受写文章的感觉,因为我的尹老师、杜老师总是会给我的文章极高的评价,说我写文章简直就像是“打开水龙头一样”,文字哗啦啦地流淌。
再后来有了QQ空间,我也喜欢在里面发表一些文字,讲的都是自己生活中的事情,也吸引了不少同学和朋友来阅读、评论。
我还记得那些用文字记录的日日夜夜,日子被精心保存了下来。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越来越无法对所有人坦白奉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所思所想。
也曾写过日记,但是断断续续,无法持续记录。
我的内心,其实一直很期待,能找到一个地方,让我再次放松心情,尽情地去写、去畅想。
所幸,我在师父建造的避风港里,找到了这个地方。
感恩大家的相互扶持,我才能坚持日更100天,输出到现在已经11w+字。
有这么多小伙伴相互之间的赋能,有师父的鼓励,我再次感受到了久违地温暖。
现在,我不再害怕,不再惧怕自己在过了很多年之后,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两手空空。
因为,我有这些文字,这些我想要记录的,足以证明,我存在过。
二、写作营给我的收获
1.反思情绪,日日精进
以前,每逢遇到愤怒、伤心的事情,我要不就去买买买,通过花钱来舒缓自己的压力,紧接着在生活上入不敷出,觉得自己怎么这么悲惨;要么就听歌、玩游戏、刷短视频,但是终究还是会回归虚无,觉得自己的人生毫无意义。
而现在,当我再次遇到让我情绪波动的事情,比如开心、焦虑、愤怒、悲伤,我有能力去反思了。
比如,我在读《人间值得》的时候,感到愤怒;在过级的时候,感到急躁;在工作上,感到焦躁;在看书的时候,感到好奇。
每逢这些时候,我不再像过去一般,让它们从指缝中溜走,而是记录、反思,有选择地应对。
《认知觉醒》中谈到,很重要的一个学习方法就是关联需求,只学让自己触动的点。
什么叫触动点?只要引起情绪波动,比如开心\兴奋\愤怒\悲伤,都可以叫触动点。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一天的事情非常多,能让自己触动的点,就是通过“感性认识”筛选过后的点,这些点大概率是自己需求的点,不然不会引起情绪波动。
通过对一天之中情绪变化的觉察,针对每个触动点都用“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客观事实是什么-给我的启发是什么-我打算做些什么”这个模型去分析,我就能获得一篇相当不错的反思,从而指导自己日日精进。
2.重述原文,深度学习
用输出倒逼输入。
我会经常写最近正在看的一些书中学到的知识,比如最近正在看的《提问力》,以前看的《梦与健康》《福格行为模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认知觉醒》。
通过重述-思考,将书中的知识和认知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比如,读《认知觉醒》的时候,有些观点我认同,有些我不认同,我会提出自己的意见。
例如,作者说他不认同打卡,觉得打卡会让人“打水卡”,忽视真正做这件事情的理由。
然而我们写作营的小伙伴通过实践证明,即使自己是“打水卡”,但是只要养成了写作日更的习惯,坚持写作,最终也能写出东西来。
3.娱乐学习,两不相误
我们一个人只能过一次人生。
可是通过看电视剧、看电影,却可以去体验到不同的人生。
以前我看完影视剧,就结束了,现在我通过写作把它记录下来,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
比如我发现我看一部电视剧看了4遍以上,就是台版的《恶作剧之吻》,由此我写了一篇文章分析我到底为什么喜欢这部剧,它到底满足了我什么需求。
还有最近看的《新闻女王》,我对里面的女主播张家妍“黑化”的现象进行了分析。
通过看剧,也能学习、思考,两不相误。
三、对未来的期许
1.坚持是王道
最近看到一个公众号博主分享自己的做号经验,叫做“先写30万字的垃圾出来再说。”
很多时候,我也不满意自己写的这些东西,可以说,大部分我都不太满意。
但是即使它们是不太好的东西,那又怎么样?
我觉得那位博主说得很对,先坚持,先写,不管它是好还是坏,我们坚持下去,量变总会引起质变。
等到我们写到40万字、50万字的时候,可能我们的文章水平就会很不一样。
现在,经过100天我已经写了11.4w字,我相信还有很多跟我一起坚持的小伙伴,大概也都是差不多到了这个字数。
所以我最想跟大家说的一句话就是:坚持下去,我们自然会收获到很沉甸甸的果实!
2.刻意练习
今天师父也对我们这些坚持写作100天的小伙伴加了要求。
确实如此,如果想更快、更好地提升写作能力,我们可以给自己加要求。
比如,看一些关于写作的书籍,参加一些关于写作的课程。
更好地办法,就是自己举办一场关于写作的讲座,输出倒逼输入嘛!
所以,我这周的目标就是做好周六的写作讲座,已经有16位小伙伴报名了,在此感谢师父和娟姐给的鼎力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