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币并不是什么新鲜词儿,互联网运营界的老兵应该前几年就知道,我一直不以为然,直到最近自己做项目才意识到其威力之巨
去年年底,我打算冷启动一个跨境电商的新项目,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自己创过业的人都清楚,项目在试错阶段要踩多少坑,那简直是一条血路
但这一次却截然不同了,我因为做了一件事,在短时间内收获了巨大的社交货币财富,业内一些多年实操经验的专家和前辈竟然主动找上门来联系我
一方面,给了我一些非常重要的头部信息参考,让我避免了很多弯路;另一方面,因为跟牛人建立了互惠关系,一些技术性很强的环节我没必要自己再去重复发明轮子了,节省人力成本的同时又避免了做得不专业可能会产生的潜在并发症。
单这两点如果折算成人民币价值的话,可以说已经小暴富了一把。 为什么呢?我会在下文详细分解。
首先,什么是社交货币呢?
众所周知,沃顿商学院是全球最顶尖的商学院,培养出的毕业生包括特朗普、巴菲特、马斯克等一大批亿万富翁。
社交货币这个词就来自沃顿商学院营销学教授Jonah berger曾写过一部畅销书《Contagious:Why Things Catch On》

在其中对“社交货币”(Social Currency)的定义是:就像人们使用货币能买到商品或服务一样,使用社交货币能够在持有同一社交货币的人心目中建立更积极良好的印象,获得欣赏与认同。
但是沃顿教授的这本《疯传》毕竟是老外写的,我结合咱中国特色的国情再来诠释下:
在中国,所谓的社交货币经历了三个时代:
一,投名状时代
你想上梁山当好汉,必须要提个人头来见,作为表忠心的“投名状”。
你想加入组织帮派,必须先干了这碗血酒,所谓“歃血为盟”。
有一些习俗几千年依然延续了下来,例如典型的劝酒文化,咱们要做生意,你得先把这瓶酒干了,不干就是没诚意,不给面子,没把我当朋友。
其社交货币的本质讲究的是“服从主义”
劝酒即服从性测试,你要跟我合作,你要先证明你对我服服帖帖的,哥才带你玩儿。
二,土豪时代
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
没事定个小目标,要赚就赚一个亿
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普通老百姓都翻身做主人过上了美滋滋的小日子,但早已不能满足于四个现代化的小康水平了
名表名车名牌,成为了成功人士身上的标配,这是一个大家都愿意跟土豪做朋友的时代
我并不Diss土豪的生活方式,毕竟主流价值观是这样,生意场上嘛也是需要装点门面
但对于为了敛财而丧失基本底线,造出毒奶粉/毒疫苗/毒槟榔/毒水饺等披着人皮的剧毒术士们,就必须要竖起中指了
这里的社交货币是“经济实力”,别人看你有实力,才把你当回事儿
三,作品时代
之前提到,我在做一个全新领域的项目调研时,因为做了一件事,让业内很多头部资源主动来找我。
这件事就是——打造自己的极致内容作品。
我对小团队极客变现案例非常感兴趣,而在全球视野下进行信息和资源整合的跨境项目,正是很多极客牛人聚集的地方。
但我之前是做泛娱乐的,对这个行业其实是个摸不着头脑的丈二和尚,怎么办呢?
我梳理了自己的擅长点:系统性思维、深度思考、信息挖掘、对干货类内容创作的理解等等
我把这些软实力都打包进了一篇文章作品里,写了那篇《七大价值逻辑》
在我并没有主动投稿或付费求转的前提下,有幸得到互联网圈极具声望的大V曹政老师、跨境电商领域数一数二的专家顾小北老师等多位大佬友情推荐转发,令我感动不已。
文章在圈儿里小火了一把,为我那个默默无闻的小公众号带来了数千精准粉丝,还有上百个业内人士加我好友
数千粉儿对很多网红来说不算什么,但粉丝的质量极高。加我的好友里,几乎整条产业链的人才都集齐了:从上游的供应链,到中间的网站运营,到下游的推广营销,都有那么几个牛人
这些大佬本来跟我素不相识,我在文章中也说明了自己对跨境只是个小白而已,但人家还是这么愿意帮我
这里的社交货币本质是“价值共识”
这个社交货币给我带来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以前,我做个项目想请教下专家,什么所谓多年的同学、老乡之流,但别人只会告诉你:“嗯,不错啊,这个想法有意思,值得一试。”
但是有了社交货币以后,我咨询专家朋友,就会得到更具体化的信息 增量:


这样的信息既包含了现在真实的行业现状,头部玩家的应对策略,还有数据,事实等支撑,其参考价值就比单纯的鼓励打气有意义多了。
虽然说内容输出的过程是极其孤独的, 比如为了打造那篇文章我也是花了很长时间去做调研,看了很多案例,文章也不断修改过几版
再比如我就一直没有过春节这个概念
但现在回想起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想想在我还很年轻的时候,也有过不少通过作品来换取社交货币
比如七八年前,在应聘第一份工作时,别人只带了简历,而我还自带了一份产品分析报告。(我在《面试月薪三万的管理层和月薪三千的执行层有什么区别》一文中曾写过)
当时面我的老板, 是业内称作“草根版马化腾”,国内最牛的产品经理之一张总,他和庞升东共同创办的51社区在国内曾是腾讯的劲敌。
这份报告虽然现在看来很稚嫩,但那个时候作为应届生水平还是不错的,而且其他面试者都没有这个意识,这帮我赢得了老板的信任和更好的待遇。

我一个做SEO的朋友Daniel,最开始创业时的第一桶金,也是客户老板看中了他输出的内容干货,从而找上门来的
我之前在北京上班的时候,周末最最常去的地方就是3W咖啡馆,它的老板许单单更是利用极致作品完成人生跃迁的经典例子。


许单单的经历跟我有几分不谋而合的地方,不过可以说是我的开挂升级屌飞了版本
他本来也只是个出身农村的穷小子,靠自己努力上了北大。
腾讯去北大校招时,他跟我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套路,也是写了一份商业计划书,得到腾讯产品部经理的赏识,被推荐到腾讯总部的战略部工作
但他真正的人生开挂模式是在微博上输出互联网分析报告开始的:
其实他的报告也都是个人利用上班业余时间独立完成,用网络搜集资料和案例,然后抛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和总结,文风比较犀利,具有一定的辨识度,虽然如今看来内容也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正好赶上微博那几年上升期的风口,而他持续性地坚持输出,在微博上牢牢地占据了“第一互联网分析师”这么一个用户认知的山头
结果橄榄枝很快就来了,先是被猎头公司看上,挖去中国最大的公募基金——华夏基金。紧接着又赶上中国互联网项目投资热潮,被世界级的顶级基金——红杉基金发掘,担任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分析师,年薪高达400万人民币,那还是11年的时候。
后来他回国后创办了3W咖啡厅和拉勾网,有了之前的人脉和资源积累,自己创业也就顺风顺水了,在17年的时候拉勾网月营收就过了千万级,并获得了51job高达1.2亿美元的投资。
我为什么说他也很极客呢?
很多人觉得所谓极客就一定要要会编程、懂渗透、会黑帽白帽、喜欢极限骚操作、没事就玩个心跳、拉波融资、搞个平台、加点杠杆、重新定义XXX,其实完全不是。
真正的极客是做事情追求极致,并且善用互联网工具,能够产出具有交付价值的作品,最终使个人付出的资金或精力获得超高ROI(投资回报)。
前几年的许单单,现在的当红炸子鸡罗振宇,其实都是这样的人。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许单单、罗振宇那样踩准平台风口和节奏,获得爆发式的发展。
但至少可以像我、和我一些朋友一样,能够在自己能影响的那个小小圈子里,获得一些持有同样社交币的人的认可。
感恩这个作品时代,让我们可以在生意饭桌上,理直气壮的回绝不想喝的劝酒。
让我们在面对气势逼人的所谓上流社会成功人士,也可以不卑不亢。
不可否认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以及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仍然是物质至上的。
但只要你有一颗追求极致之心并付诸行动,哪怕是在一片阴霾密布的天空下,还是有适合平头老百姓的裂隙的,那就是作品的力量,那就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网友评论